三山海上失双峰,插作中川镇水龙。
高出赭垣尊御寝,长拖粉庑过僧筇。
夜敲图绕千灯磬,晓击声闻两岸钟。
莫恨无缘随展钵,时来亭上足从容。
三山海上失双峰,插作中川镇水龙。
高出赭垣尊御寝,长拖粉庑过僧筇。
夜敲图绕千灯磬,晓击声闻两岸钟。
莫恨无缘随展钵,时来亭上足从容。
这首诗描绘了媚川图亭上观赏江心寺的壮丽景象。首句“三山海上失双峰”,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海上的壮观景色,仿佛三座山峰在海面上消失,突显出江心寺的雄伟。接着,“插作中川镇水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江心寺屹立于江河之中,犹如镇守水龙的守护神,增添了神秘与庄严的氛围。
“高出赭垣尊御寝,长拖粉庑过僧筇”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江心寺的高耸与独特。赭垣指的是红色的城墙,御寝则是帝王休息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江心寺的高大与神圣;粉庑则指白色的走廊,僧筇代表僧侣的竹杖,这两者与江心寺的联系,既表现了其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僧侣修行的宁静与超脱。
“夜敲图绕千灯磬,晓击声闻两岸钟”描绘了江心寺夜晚与清晨的静谧与庄严。夜晚,寺庙内灯火辉煌,磬声悠扬,环绕着整个空间;清晨,钟声响起,传遍两岸,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一句“莫恨无缘随展钵,时来亭上足从容”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自参与僧侣生活的一种遗憾,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与从容的心态。即使不能亲身体验僧侣的生活,但在亭上观赏江心寺的美景,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心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世传南亩丹青好,笔底天机不草草。
叠嶂层峦点染间,咫尺芙蓉插晴昊。
白云涨雪落溪中,溪流宛与仙源通。
波光水色互掩映,烟霏雾霭纷濛濛。
鸡不鸣兮犬不吠,山人不识王侯贵。
茅檐旭日上三竿,借问此时曾起未。
一声啼鸟春昼长,门前绿树森成行。
竹篱苔径轮蹄绝,临风坐落松花香。
蒲东任君有高致,此景分明在胸次。
人间山水已熟看,只今又欲浮淮泗。
淮南山水天下奇,我生时时梦见之。
少年失脚红尘里,纵有高怀何所施。
几时得共任君约,西上昆崙东岱岳。
沧溟滟滪遍遨游,半世尘缨须净濯。
雁荡山高高且广,翠满台南如涌浪。
山翁筑隐选佳胜,暮霭朝霏千万丈。
流泉到枕醒尘梦,爽气浮窗惬真赏。
居家有政惟孝友,化俗无争尽谦让。
山间旧结神仙侣,酒盏诗筒日还往。
就中意气谁最亲,方石先生本姻丈。
忍庵心事已高贤,钜笔形容更精当。
先生请老今桃溪,白发黄眉两高尚。
望海亭中坐几回,不妨斫地歌声放。
小春南阁门弧悬,一篇定值千金贶。
二郎归贺索荒词,却愧缶鸣真冗长。
灵运平生纵游处,万壑千流结遐想。
何由一造先生门,亦欲从翁操几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