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穫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穫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这首诗描绘了燕疆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族交融。诗人苏辙以契丹为背景,通过描述古北关内外的地理风貌,展现了奚人和契丹人的生活状态。连山减少,平田增多,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变化;奚人居住草屋,契丹人则傍水而居,显示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橐驼羊马散落山谷,季节性迁移,反映了游牧生活的特征。
诗人接着提及汉人因历史原因被流徙至此,尽管衣着和语言有所改变,但仍努力耕种以求生存,赋税较少,勉强维持安宁。然而,汉人面对契丹的强大,显得单薄无力,对汉使的到来感到凄然,暗示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和紧张关系。
石瑭篡位后没有传位给子嗣,导致燕蓟地区长期动荡不安,超过百年之久。诗人仰天质问上天,表达了对祖先因安禄山之乱而被迫远离故土的遗憾。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边疆地区民族交融与冲突的复杂景象,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