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出山》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出山》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穫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0)
注释
燕疆:古代燕国的疆域。
古北关:古代北方的重要关隘。
奚人:古代东北部的一个民族。
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后来建立了辽朝。
橐驼:骆驼。
赋役:指徭役和税收。
汉使:汉朝的使者。
石瑭: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具体需要更多上下文。
禄山:安禄山,唐朝将领,曾发动叛乱。
翻译
燕国疆界止于古北关,山脉逐渐减少多平原。
奚族人自己搭建草屋居住,契丹人则聚居在水边的车马旁。
骆驼和羊马散布在山谷间,草木枯竭、水源干涸时才迁移一次。
汉人何时被迫流离失所,衣着风俗改变唯有语言留存。
他们努力耕种只为勉强生存,赋税稀少得以苟且偷安。
汉人与奚人力量薄弱,契丹势力强大,见到汉使内心悲凉。
石瑭篡位后不传位给儿子,这遗患延续百年影响燕蓟。
抬头问苍天我有何罪,只恨祖先追随安禄山招致祸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燕疆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族交融。诗人苏辙以契丹为背景,通过描述古北关内外的地理风貌,展现了奚人和契丹人的生活状态。连山减少,平田增多,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变化;奚人居住草屋,契丹人则傍水而居,显示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橐驼羊马散落山谷,季节性迁移,反映了游牧生活的特征。

诗人接着提及汉人因历史原因被流徙至此,尽管衣着和语言有所改变,但仍努力耕种以求生存,赋税较少,勉强维持安宁。然而,汉人面对契丹的强大,显得单薄无力,对汉使的到来感到凄然,暗示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和紧张关系。

石瑭篡位后没有传位给子嗣,导致燕蓟地区长期动荡不安,超过百年之久。诗人仰天质问上天,表达了对祖先因安禄山之乱而被迫远离故土的遗憾。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边疆地区民族交融与冲突的复杂景象,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感慨。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蝶恋花.咏蝶

舞向低檐依嫩绿,翠冷天涯,影断吹愁续。

幻就云衣飞态足,粉烟浥露枝头浴。

风动犹疑翻紫玉,引得佳人,误入花阴扑。

静敛香须还自宿,蜂媒觅伴仍相促。

(0)

苏幕遮.闺病

燕声娇,花影碎。日过窗西,犹自厌厌睡。

一线情丝常似醉。九十春光,半拥鸳鸯被。

靥销红,眉敛翠。便到沉身,总是多情泪。

说与东风都不会。镜子裙儿,晓得人憔悴。

(0)

画堂春

艳阳深染杏花梢,晓烟初注樱桃。

满堂春思卷红绡,昨夜春消。

拾翠绿云斜亸,门棋红子闲敲。

无边芳草玉骢骄,人去迢迢。

(0)

如梦令.春暮别张允升

花落春归时节,满目杨花飞雪。

杯酒几多情,愁对东风话别。

声咽,声咽,去后相思啼癊。

(0)

好事近

帘外雨丝丝,浅恨轻愁碎滴。

玉骨近来添瘦,趁相思无力。

小虫机杼隐秋窗,黯淡烟纱碧。

落尽红灰池面,又西风吹急。

(0)

临江仙

试问吴宫人去后,绮罗多少星霜。

一声渔笛散横塘。虎丘今夜月,犹为照真娘。

记得霓裳花底见,春风几度思量。

生公石上旧年芳。夜寒莲漏永,清影在回廊。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