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江淮满,文章燕许期。
棣华联秀萼,椿老见芳枝。
璧水风流尽,金銮宠遇私。
哀崇极闵饰,埋玉更成悲。
声闻江淮满,文章燕许期。
棣华联秀萼,椿老见芳枝。
璧水风流尽,金銮宠遇私。
哀崇极闵饰,埋玉更成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祥的《挽崔舍人》,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声闻江淮满,文章燕许期。”开篇两句便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和基调。江淮一带,指的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理范围,这里成为了诗人传达思想感情的空间。而“声闻”表明这是一种公共认可的评价,“文章燕许期”则显示出诗人对挽崔舍人的文学才能和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棣华联秀萼,椿老见芳枝。”棣华指的是美丽的花朵,联秀萼则是形容文章之美。椿老即古代诗人常用来比喻长寿的 椿树,而“见芳枝”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挽崔舍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璧水风流尽,金銮宠遇私。”这里的“璧水”形容水质清澈,“风流尽”则表达了一种自然界中事物变化无常的情感。而“金銮宠遇私”则是对挽崔舍人受到皇帝赏识的一种隐晦表达,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挽崔舍人的地位和荣耀。
“哀崇极闵饰,埋玉更成悲。”最后两句,“哀崇”表达了诗人对于挽崔舍人的深切哀思,而“极闵饰”则是对这种哀思之情的进一步渲染。“埋玉”通常用来比喻将有才华的人隐藏起来,无法施展其才能,“更成悲”则是诗人对于挽崔舍人的命运所感受到的一种深切的悲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祥对挽崔舍人的深情怀念,也透露出了一种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哀思,以及对于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悲剧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