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荫覆,翠屋护秋深。
绕舍扶疏堪立月,拂窗罨霭好鸣琴。未许点尘侵。
桐荫覆,翠屋护秋深。
绕舍扶疏堪立月,拂窗罨霭好鸣琴。未许点尘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江南秋景图。诗人以“桐荫覆,翠屋护秋深”开篇,用“桐荫”和“翠屋”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感受到秋天的深沉与宁静。
接着,“绕舍扶疏堪立月,拂窗罨霭好鸣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这里,“扶疏”形容树木枝叶繁茂,月光可以穿过树梢洒落下来;“罨霭”则描绘了窗户前轻雾缭绕的情景,琴声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悠扬悦耳。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让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种远离尘嚣、心旷神怡的感觉。
最后,“未许点尘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珍惜与保护,暗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喧嚣无法轻易侵入这种理想化的境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谢子患难友,行义侔古贤。
浮海同归来,买山苦无钱。
云有桃源居,先世曾垦田。
今晨暂辞我,借得渔人船。
翘首眺八极,满目多风烟。
但求避世地,宁希拔宅仙。
君沿桃花水,或得古洞天。
仙人多贤达,当与君周旋。
径将今世人,置之太古前。
莫便不归来,令我思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