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梨花盛开,微风吹拂的美丽景象。游子们趁着这大好春光,纷纷走出城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日落时分,笙歌渐息,人们陆续归家,而那万株杨柳则成了流莺的乐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与人间活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通过“梨花风起”、“游子寻春”、“日暮笙歌”和“万株杨柳属流莺”等意象,不仅勾勒出了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虽有柴门常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
日沉源出海,春至草生滩。
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干。
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
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
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
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
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
兰无香气鹤无声,哭尽秋天月不明。
自从东野先生死,侧近云山得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