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谩吟哦手谩抄,风坛疏竹昼相敲。
不知今日沧溟上,天放何声此处高。
口谩吟哦手谩抄,风坛疏竹昼相敲。
不知今日沧溟上,天放何声此处高。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梁文冠抄诗(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口谩吟哦手谩抄”,诗人以自我调侃的口吻,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投入,即使只是口头吟诵或手抄,也乐在其中。接下来,“风坛疏竹昼相敲”则通过写风吹过简陋的书斋,竹叶发出清脆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读书氛围,仿佛连时间都在这琅琅书声中悄然流逝。
最后两句“不知今日沧溟上,天放何声此处高”,诗人将思绪从书斋飘向远方的沧海,想象着天籁之音在这样的高处回荡。这里的“沧溟”象征着广阔的宇宙,诗人借问苍穹,不知此刻会传来何种神秘的声音,寓含了对知识无尽探索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读书生活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哲思,展现了明代士人追求学问、崇尚自然的精神风貌。
春江骤涨,晓陌微乾,断云如梦相逐。
料应怪我频来去,似千里迢遥,伤心极目。
为楚腰、惯舞东风,芳草萋萋衬绿。燕飞独。
知是谁家箫声多事,吹咽寻常怨曲。
尽教衿袖香泥涴,君不见、扬州三生杜牧。
待泪华、暗落铜盘,甚夜西窗剪烛。
绰约人如玉。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
倚傍小栏閒凝伫,翠带风前似舞。
记洛浦、当年俦侣。
罗袜尘生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
惊梦断,楚江浒。春工若见应为主。
忍教都、閒亭䆳馆,冷风凄雨。
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泪连香寄与。
须信道、离情如许。
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
千古恨,与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