枌榆蔼蔼荫重扉,醉倚阑干驻落晖。
捣月须求双玉杵,剪云欲制五铢衣。
蓬莱有路须同到,灵鹫多年未得归。
想见家山新孝享,慈乌常绕树头飞。
枌榆蔼蔼荫重扉,醉倚阑干驻落晖。
捣月须求双玉杵,剪云欲制五铢衣。
蓬莱有路须同到,灵鹫多年未得归。
想见家山新孝享,慈乌常绕树头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亲情的深切感悟。
首句“枌榆蔼蔼荫重扉”,以“枌榆”(即白榆)的茂盛生长,营造出一片浓密的绿荫覆盖着厚重的门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接着,“醉倚阑干驻落晖”,诗人仿佛在夕阳下,倚靠在栏杆上,沉浸在这最后一抹余晖中,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捣月须求双玉杵,剪云欲制五铢衣”,这两句运用了浪漫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美好事物的渴望。捣月,象征着对月光的追求与向往;剪云,则是想要将云朵裁剪成衣物,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
“蓬莱有路须同到,灵鹫多年未得归”,这里借用了蓬莱仙境和灵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之地的向往以及未能实现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感。
“想见家山新孝享,慈乌常绕树头飞”,最后两句转向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诗人想象着在家乡举行的祭祀活动,以及慈爱的乌鸦围绕着树头飞翔的情景,既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寄托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