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分争辨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
郑君立义不名藉,项伯胡颜肯姓刘。
楚汉分争辨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
郑君立义不名藉,项伯胡颜肯姓刘。
这首诗《咏史》由宋代诗人徐俯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句“楚汉分争辨士忧”,开篇即点明了历史上的楚汉相争,这场战争不仅关乎权力的争夺,更牵动着众多谋士的心。这里的“辨士”指的是那些在战争中出谋划策的智者,他们为各自的主子奔波劳碌,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挣扎。
次句“东归那复割鸿沟”,紧承上句,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各自退兵的情景。然而,这看似和平的结局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无奈与复杂。诗人通过“东归”二字,暗示了战争的最终结果,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郑君立义不名藉,项伯胡颜肯姓刘”,则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历史人物。这里提到的“郑君”可能是指郑成功或其他历史人物,而“项伯”则是刘邦的重要盟友,在楚汉争霸中有重要地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正义与忠诚的重要性。郑君坚守道义,不为私利所动;而项伯面对利益诱惑,却未能保持应有的节操,选择姓刘,这反映了个人品质在历史洪流中的不同抉择。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探讨了人性、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徐俯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历史背后的深层意义,让人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真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