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刍父秋怀·其五》
《次韵刍父秋怀·其五》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士有修身者,娟如女在房。

刈兰供作佩,采菊当为粮。

春树翻疑雨,秋花却耐霜。

从来舆涉意,晚棹转微茫。

(0)
翻译
有志向的人修炼自身,如同女子居于闺房般娴静。
割取兰花作为佩饰,采摘菊花当作粮食。
春天的树木绿意盎然,仿佛误以为是下雨,秋天的花朵经受严霜却依然鲜艳。
自古以来,人们在旅途中寄托情感,到了傍晚,划船的心境变得模糊不清。
注释
士:指读书人或有德行的人。
修身:修养品德,提升自我。
娟如女:形容女子的柔美。
房:闺房,女子居住的地方。
刈:割取。
兰:兰花,象征高洁。
佩:佩戴的装饰品。
菊:菊花,象征坚韧。
春树:春天的树木。
疑雨:看似下雨。
秋花:秋天的花朵。
耐霜:能抵抗霜冻。
从来:自古以来。
舆涉:旅途,比喻人生的经历。
晚棹:傍晚的船桨,代指暮年的时光。
微茫:模糊不清,寓意心境变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身养性的士人,其形象如同闺女般温婉。诗中的“刈兰供作佩,采菊当为粮”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利用,以及一种简朴自足的生活态度。“春树翻疑雨,秋花却耐霜”则是对四季变换中植物生长状态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感知。最后,“从来舆涉意,晚棹转微茫”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沉思和深远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幽静,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润州道中作·其三

到处摩肩户口多,百年休养际熙和。

寒衣饥食人人愿,足食足衣筹若何。

(0)

阴·其三

宜晴宜雨不轻谈,风气田功未悉谙。

漫道溟濛碍韶景,不因花柳到江南。

(0)

寄题汉柏

瑶阶汉柏盘童童,柏下吟情想像中。

不及同时嵩岳树,受名曾共颍川冯。

(0)

上元即景灯词八首·其五

鸾翔鹤舞势毰毸,星月光中雪色皑。

归帐成诗诸内翰,何如张说看灯回。

(0)

免江南积欠二百七十万及浙江本年正供三十万两省在京臣工具摺谢恩诗以示之

御宇十六年,敬勤盟宥密。

日久虞或懈,触事励无逸。

祗此保赤怀,自信始终一。

际和赖天庥,宜与民休息。

正供三百万,概免施恩恤。

念兹江浙地,财赋之所出。

岂能无水旱,曾未靳赈恤。

闾阎象如何,观民将启跸。

正逢大庆岁,慈宁开六帙。

两江积逋多,蠲除惟一律。

浙省岁额完,足占民俗质。

示嘉量宽徵,庶免追呼疾。

百工佐予者,寰海筹宁谧。

尔虽怀桑梓,予惟责名实。

但期一德同,言谢均奚必。

在易有至训,惠勿问元吉。

(0)

喜胡冠海至

高树寒阴落掩扉,城头钟阜夕烟微。

青枫江上人才返,黄菊花初蟹欲肥。

行乐系钱随处好,论诗烧烛隔年违。

黑头那易身无事,且为频来趁短晖。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