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其二》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其二》全文
唐 / 李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一簇林亭景象幽,葛巾芒屦恣优游。

未饶荣启歌三乐,不学张衡咏四愁。

二品位高犹是忝,九天恩重若为酬。

儒生所得谁如我,岂复咨嗟雪满头。

(0)
翻译
一片幽静的林亭景色,身着葛巾草鞋随意漫步。
并未像荣启那样歌唱人生的三乐,也不学张衡抒发心中的四愁。
虽然品级不高仍觉惭愧,承受上天厚爱该如何报答。
作为一个儒生,我的收获有谁能比得过?再无叹息,只愿岁月静好,白头无忧。
注释
林亭:园林小亭。
葛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芒屦:草鞋。
恣优游:自由自在地游玩。
荣启:历史上的人物,可能指能歌善舞之人。
三乐:人生的三种快乐,具体未详。
张衡:东汉科学家,此处可能指其忧国忧民的情感。
四愁:张衡《四愁诗》中的情感表达。
忝:谦辞,表示自己不够资格。
九天:指天宫,象征皇恩浩荡。
酬:回报。
儒生:古代受过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
咨嗟:叹息。
雪满头:比喻年老或遭遇挫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一簇林亭景象幽,葛巾芒屦恣优游"中的“一簇”指的是树木丛生的地方,“林亭”则是林中的小屋,这两词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幽深的自然环境。"未饶荣启歌三乐,不学张衡咏四愁"表达了诗人对名士生活的不屑一顾,以及对古代哲学家张衡的超然态度,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二品位高犹是忝,九天恩重若为酬"中,“二品”指的是官职的等级,诗人自诩其地位虽高却不以此为荣,而“九天恩重若为酬”则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之情。最后一句"儒生所得谁如我,岂复咨嗟雪满头"中,“儒生”指的是读书人,即士大夫阶层,诗人自信其所得难以与他人相比,而“岂复咨嗟雪满头”则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抒情,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不以物喜的高洁情操。

作者介绍

李昉
朝代:唐   字:明远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生辰:925年-996年2月22日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猜你喜欢

村中晚兴

微吟循清流,长眺际遥缡。

山秋云气深,野晚日色浅。

危柯凉似振,时稼熟初偃。

一念故林居,情随飞鸟远。

(0)

后和陶诗·其十四和刘柴桑

昔我去乡里,所至辄踌躇。

踌躇何所叹,华屋无人居。

父老向我言,往往卿相庐。

存者日颓弊,余已成丘墟。

亦有良田畴,岁久不菑畬。

先人始创业,艰难亦勤劬。

不谓数世后,子孙亦已无。

我谓老父言,其人非二疏。

卖金趣供具,此外奚所须。

我躬谅不阅,身后欲何处。

(0)

丙寅正月三日作二首·其一

开岁仍愁雨,交春已听雷。

衰容万感集,生意几时回。

强饭扶斑杖,巡檐看落梅。

敝衣风更冷,吹送雪花来。

(0)

病起

带缓肌如削,巾欹发半垂。

故人怜病起,稚子笑行迟。

却酒忧成醉,收书老更痴。

满冈梧竹尽,尚想凤栖时。

(0)

挽陈景章·其一

禅笠频相访,儒衣忽自谋。

十年劳火宅,一日脱书囚。

客舍黄金散,邻僧白骨收。

生刍何处奠,孤寺乱山秋。

(0)

次答刘汝弼见寄之什时汝弼客德庆侯第

春事今余几,花枝已不多。

向人愁作客,思尔积成疴。

威凤翔高汉,慈乌恋旧窠。

平津东阁好,早晚定相过。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