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畔,气色似人兵。
若在离边移寨上,君王易代表临坰,贤者得其情。
太阳畔,气色似人兵。
若在离边移寨上,君王易代表临坰,贤者得其情。
这首诗描绘了太阳与人的关系,以及它在军事战略中的象征意义。诗人易静以“太阳畔,气色似人兵”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军事概念相联系,暗示太阳的光芒如同士兵的气势,充满力量与活力。
接着,“若在离边移寨上”,诗人进一步阐述,如果太阳的位置变化至边疆,仿佛移动了军营的位置,这不仅影响了战场的态势,也预示着战争的动态变化。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太阳在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性,它能够影响决策者对战局的判断和部署。
“君王易代表临坰”,这句话则强调了君主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影响力。在古代,君王是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者,他们的决策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走向。这里的“临坰”指的是接近边境的地方,意味着君王的决策可能直接影响到边境的安全与战事的胜负。
最后,“贤者得其情”点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智的领导者能够准确把握局势,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里的“贤者”既指君王,也暗含了所有具备智慧和远见的决策者。这句话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军事战略中,正确理解并利用自然现象(如太阳的位置)对于取得胜利至关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探讨了自然现象与军事战略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复杂战局中领导者的决策作用。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魅力,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智慧。
我觉日已老,梦寐思故山。
故山修竹多,春流正潺湲。
喜汝调官归,尚得年岁閒。
为我守坟墓,经理田舍间。
四时温饱外,寻幽可怡颜。
出入更择友,势利常怀奸。
因风频寄书,慰此双鬓斑。
潮横渔浦渡,水满龙山湾。
离眼望征棹,形滞心已还。
谁怜辇毂吏,青衫裹痴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