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贪瞋,我持戒忍。食不过中,手不操楯。
风必顿息,而浪渐尽。离微细念,方名见性。
本无贪瞋,我持戒忍。食不过中,手不操楯。
风必顿息,而浪渐尽。离微细念,方名见性。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高僧释德洪之手,名为《四偈·称法行》。诗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修行中的重要理念。
“本无贪瞋”,开篇即点明修行者应摒弃贪欲与嗔恨,这是修行的基础。“我持戒忍”,强调了遵守戒律和培养忍耐力的重要性,是修行者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食不过中,手不操楯”,进一步阐述了生活中的节制与清净,避免过度的物质欲望和不必要的行为。“风必顿息,而浪渐尽”,形象地比喻了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烦恼逐渐消散的过程。“离微细念,方名见性”,最后点明了修行的最终目标——超越微小的念头,达到真正的自我认知与觉悟。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简练的表述,传达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思想:去除贪嗔痴,遵守戒律,保持内心清净,最终实现自我觉醒。语言平实,寓意深远,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和谐与宇宙真理的精神。
休休有室宜归早,莫莫名堂去恨迟。
禅老相逢应笑我,休休莫莫定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