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千仞,便身如遗世,超然独立。
万顷银涛生足下,缥缈片帆风力。
地下埋金,波间浮玉,天半撑孤壁。
钓鱼台畔,一竿烟际孤植。
巍然砥柱中流,人工鬼斧,谁捧青莲出。
纵翅扶摇须直上,到此长风一息。
激水三千,去天尺五,独矫翚飞翼。
扁舟回顾,江心一点卷石。
振衣千仞,便身如遗世,超然独立。
万顷银涛生足下,缥缈片帆风力。
地下埋金,波间浮玉,天半撑孤壁。
钓鱼台畔,一竿烟际孤植。
巍然砥柱中流,人工鬼斧,谁捧青莲出。
纵翅扶摇须直上,到此长风一息。
激水三千,去天尺五,独矫翚飞翼。
扁舟回顾,江心一点卷石。
这首《念奴娇·金山游眺》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金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开篇“振衣千仞”,以“振衣”二字形象地展现了登山者的英姿,仿佛能超越尘世,独立于天地之间。接着“万顷银涛生足下”,将读者带入一个波澜壮阔的海景之中,脚下是无边的银色波涛,一片片轻盈的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飘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地下埋金,波间浮玉,天半撑孤壁”三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金山比作隐藏在地下的黄金,漂浮在波浪间的美玉,以及直插云霄的孤壁,进一步强化了金山的独特与壮观。钓鱼台畔的一竿烟际孤植,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隐逸与超脱的生活态度。
“巍然砥柱中流,人工鬼斧,谁捧青莲出”四句,将金山比作中流砥柱,赞美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并通过“人工鬼斧”表达了对建造者智慧与技艺的高度赞扬。而“谁捧青莲出”则暗含了对金山独特魅力的赞叹,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培育的珍品。
最后,“纵翅扶摇须直上,到此长风一息”两句,鼓励人们要像展翅高飞的鸟儿一样,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境界。面对“激水三千,去天尺五”的壮丽景象,人们应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独矫翚飞翼”则描绘了一幅自由飞翔的画面,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追求。
“扁舟回顾,江心一点卷石”收尾,以小见大,通过一艘扁舟的回望,点明了金山虽雄伟壮观,但依然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整首词通过对金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