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樗庭为同年丁敬夫先翁赋》
《樗庭为同年丁敬夫先翁赋》全文
明 / 陈琛   形式: 古风

江水西来深复深,老翁江上看浮沈。

也知渴饮止满腹,时取津津浇杏林。

人将杏花比仙岛,花实长春雨露好。

翁言吾庭更有樗,百年欲与吾俱老。

万丈丝纶收钓竿,倚樗长啸摇金山。

庭中步影苍苔滑,感慨人间行路难。

路难祇应樗下息,忽见新槐长百尺。

车盖亭亭荫道旁,树木真为人爱惜。

世人疑天感应迂,钻核能留杏一株。

槐阴写入樗庭卷,始信阴功果有无。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通过老翁在江边观景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以“江水”开篇,描绘了江水深邃的景象,引出老翁在江边的静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也知渴饮止满腹,时取津津浇杏林”,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翁的生活态度与自然界的植物相联系,表达了老翁满足于简单生活,偶尔以江水滋润杏林的自在心境。接着,诗人通过“杏花比仙岛”的比喻,赞美了杏花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老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吾庭更有樗,百年欲与吾俱老”,这里引入了“樗”这一树种,象征着老翁的长寿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与“杏花”、“仙岛”等美好意象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老翁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

“万丈丝纶收钓竿,倚樗长啸摇金山”,这两句描绘了老翁在庭中钓鱼的场景,通过“万丈丝纶”与“金山”的对比,展现了老翁生活的闲适与自由。同时,“长啸”二字则透露出老翁内心的豪迈与洒脱。

“庭中步影苍苔滑,感慨人间行路难”,这两句诗由自然景观转向对人生的感慨,老翁在苍苔上漫步,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深思考。最后,“路难祇应樗下息,忽见新槐长百尺”,通过“新槐”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回应了前文对老翁长寿的描述,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老翁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陈琛
朝代:明

(1477—1545)明福建晋江人,字思献。从蔡清游,与王宣、易时冲、林同、赵逯、蔡烈均有名,琛为最著,学者称紫峰先生。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考功主事,乞终养归。嘉靖中起江西提学佥事,辞不赴。有《四书浅说》、《正学编》、《紫峰集》等。
猜你喜欢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

硕果不食寒林梢,剖而器之如悬匏。
故人相见各贫病,且可烹茶当酒肴。

(0)

法语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
兀然无事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蓄一粒,逢饭但知骂。
世间多事,人事相趁,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受福田。
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
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
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袴。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
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曾受薰链。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
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
举头见日出,乞饭从头律。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
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
细极毫末,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常秋。
山云当幕,夜月为勾。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月水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0)

和蒲泰亨四首

玉座天开旋北斗,清班鸟散落余花。
有人难立百官上,不为庙中羔兔蛙。

(0)

六舅以诗来觅铜犀用长句持送舅氏学古之余复

海牛压纸写银钩,阿雅守之索自收。
长防玩物败儿性,得归老成散百忧。
先生古心冶金铁,堂堂一角谁能折。
儿言觳觫持赠谁,外家子云乃翁师。
不著鼻绳袖两手,古犀牛儿好看取。

(0)

南安试院无酒饮周道辅自赣上携一榼时时对酌

闻说君家好弟兄,穷乡相见眼俱青。
偶同一饭论三益,颇为诸生醉六经。
山吧已催乘传马,晓窗犹共读书萤。
霜花留得红妆面,酌尽斋中竹叶瓶。

(0)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