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君家,峥泓萧瑟,门庭寂如水。杂花铺缀。
任紫艳红英,围绕篱次。年年步屧随蜂至。
许多花下事。算只有、风前铃索,知人吟赏意。
今年东吴到诗僧,相逢何况又,落花天气。
禅板静,相将斗,赋才清绮。
谁知道、百花谢后,还领略、粉香新月底。
凝望久、为伊凭暖,阑干红梵字。
看君家,峥泓萧瑟,门庭寂如水。杂花铺缀。
任紫艳红英,围绕篱次。年年步屧随蜂至。
许多花下事。算只有、风前铃索,知人吟赏意。
今年东吴到诗僧,相逢何况又,落花天气。
禅板静,相将斗,赋才清绮。
谁知道、百花谢后,还领略、粉香新月底。
凝望久、为伊凭暖,阑干红梵字。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竹逸斋共赏芍药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开花落的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诗中“峥泓萧瑟”、“门庭寂如水”渲染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而“杂花铺缀”则生动描绘了花朵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紫艳红英,围绕篱次”,展现了花朵的色彩斑斓和生机勃勃。
“年年步屧随蜂至”一句,不仅描绘了蜜蜂采蜜的场景,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许多花下事”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接下来,“算只有、风前铃索,知人吟赏意”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铃声与人的欣赏之情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今年东吴到诗僧,相逢何况又,落花天气”这一段,诗人通过与诗僧的相遇,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一起。诗僧的到来,使得原本就充满诗意的场景更加丰富,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对生命、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深思。
“禅板静,相将斗,赋才清绮”描绘了诗僧与诗人共同创作的场景,展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才华。最后,“谁知道、百花谢后,还领略、粉香新月底”一句,既是对自然循环的感慨,也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深刻理解,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