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缺题》
《缺题》全文
明 / 陶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绝艳莲花水面浮,绿云香湿一沙鸥。

何时摘取池中叶,驾作中流太乙舟。

(0)
鉴赏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描绘了莲花在水面轻轻浮动的绝美景象,以及绿云般的水面上飘荡着的湿润沙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摘取池中叶”和“驾作中流太乙舟”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莲花的高洁与脱俗,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首句“绝艳莲花水面浮”,直接点明了主题——莲花的绝美,它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引人入胜。这里的“绝艳”二字,既是对莲花外在美的赞美,也是对其内在气质的肯定,暗示了莲花不染尘埃、清雅脱俗的品格。

第二句“绿云香湿一沙鸥”,进一步渲染了莲花周围的环境氛围。绿色的荷叶如同层层叠叠的云朵,覆盖在水面上,为莲花营造出一个幽静而充满香气的背景。而“香湿”二字,则生动地描绘了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散发出阵阵清香,连带着附近的沙鸥也被这股香气所吸引,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后两句“何时摘取池中叶,驾作中流太乙舟”,则将诗人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拓展。诗人设想自己能够摘取池中的荷叶,将其作为船只,在水中自由航行。这里,“摘取池中叶”象征着追求自由与超脱的愿望,“驾作中流太乙舟”则寓意着在心灵的海洋中航行,寻找精神的归宿。整句话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构思,成功地将莲花之美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陶安
朝代:明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猜你喜欢

江东岩为余写容求赠诗余以其学佛者也故后章

丰神间整坐凝然,一笑聊凭笔意传。
却有丹青难画处,独遗好丑在千年。
因形有像转支离,妙笔从君压画师。
若向禅中参一指,写余父母未生时。

(0)

闻蝉二首

近交纸薄云翻手,旧梦冠空雪满颠。
却忆画船曾听处,夕阳高柳断桥边。

(0)

游九锁山·大涤洞天

九锁绝入寰,一峰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
着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勑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书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
清音起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迳,层岚结琼乳。
迳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0)

游九锁山·洞霄宫

洞天有别云,福地无凡土。
嘉名此兼擅,灵气适专聚。
峰峦互重掩,云雾自吞吐。
飘然乘泠风,一瓣谒环宇。
住山老黄冠,迎客琪树午。
鱼鱼美少年,华裾集齐鼓。
往者修练人,飞升接高武。
尔来何寂寥,山川亦今古。
甲第拟王侯,亿万富仓庾。
所以气体移,学道不精苦。
吾闻郭许俦,卓庵老林莽。
终日对白云,餐松饮石乳。

(0)

与邵德芳同舍三首

年少同游古辟雍,文光万太扫秋虹。
不须旧事谈如梦,灯下相看亦梦中。

(0)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集仙桥

流来一水截人寰,虹背秋寒十二阑。
白鹤飞边人影绝,天风吹佩玉珊珊。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