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如良友,相看不忍眠。
况逢孤馆夜,又是乍晴天。
峰迥明残照,霜清净野烟。
何人吹玉笛,声落画栏前。
片月如良友,相看不忍眠。
况逢孤馆夜,又是乍晴天。
峰迥明残照,霜清净野烟。
何人吹玉笛,声落画栏前。
这首清代诗人方陶的《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月为友,借月光抒发孤独与思乡之情。"片月如良友,相看不忍眠",将月比喻为知心好友,表达了对月的深深眷恋和难以入眠的感触。接着,"况逢孤馆夜,又是乍晴天"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夜晚的旅馆和突如其来的晴朗天气,更添了几分凄清。
"峰迥明残照,霜清净野烟",远山在余晖中显得更加清晰,野外的霜气洗净了空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冷寂的氛围。最后,"何人吹玉笛,声落画栏前"以悠扬的笛声作为结句,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一丝生动,也勾起了听者无尽的遐想。
整首诗通过月夜的景色和声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外界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
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
披榛得径路,曳杖惊麋鹿。
鲍生古骚人,曾过鍊师宿。
明月古坛边,题诗记脩竹。
兹焉废耕陇,岁晏空菽粟。
薄日静衔山,惊湍泻哀玉。
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
虚阁势峥嵘,高陵涿鹿城。
前瞻青巀嶭,下阚碧澄泓。
弊宇随时去,雕甍不日成。
佳莲供夏景,乔木送秋声。
乳鹭欣双入,北鸿想万程。
风生舜弦古,月射庾楼清。
隐隐分行客,憧憧悯细氓。
凭高愁自失,怀远恨难平。
赏纵棋兼酒,吟羞石对瑛。
炎蒸登览者,方爱此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