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潘中丞读书台》
《潘中丞读书台》全文
明 / 曾仕鉴   形式: 排律

菰城城畔碧氤氲,书著名山海内闻。

台上剑悬天目月,枕边帆带具区云。

星回宝塔双标立,地坼银河二水分。

夜有青藜传太乙,时来高策重河汾。

为霖尚想蟠龙气,泽雾终多隐豹文。

太守风流馀胜迹,上公勋业耀苍旻。

蓬莱近接夔龙会,松桂遥抛鹿豕群。

未论东山起安石,且图麟阁答明君。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潘中丞读书台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首联“菰城城畔碧氤氲,书著名山海内闻”以碧绿的氤氲之气衬托出读书台所在山川的秀美,同时点明其名声远播。颔联“台上剑悬天目月,枕边帆带具区云”运用生动的意象,将月光下的宝剑和云中的帆船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颈联“星回宝塔双标立,地坼银河二水分”则通过宝塔与银河的对比,展现了天地之间的壮阔景象。尾联“夜有青藜传太乙,时来高策重河汾”以古代传说中的青藜灯引路,象征着智慧与启示,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高远志向。

接下来,“为霖尚想蟠龙气,泽雾终多隐豹文”两句,借自然界的雨水和雾气,表达了对贤者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接着,“太守风流馀胜迹,上公勋业耀苍旻”赞扬了地方官员的风度与功绩,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最后,“蓬莱近接夔龙会,松桂遥抛鹿豕群”以仙境般的蓬莱岛与群山中的鹿豕,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融,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未论东山起安石,且图麟阁答明君”则以古代典故,表达了对贤能之士能够辅佐明君,实现国家大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台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理想的期盼,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曾仕鉴
朝代:明   字:明吾   籍贯:南海

曾仕鉴,字明吾,一字人倩。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举人。二十年(一五九二)任内阁中书,历官户部主事。时值倭寇入侵,赵文懿延仕鉴画策。仕鉴著《兵略》上之,宋经略应昌得之,疏请加仕鉴职衔。仕鉴官侍从,尤留意民瘼,锦衣千户韦梦麒请采珠,仕鉴即上疏止之。又疏修屯政。会差趱南直隶白粮,乘便南还,遂不复出。有《庆历》、《公车》、《洞庭》、《罗浮》、《和杜》诸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九有传。
猜你喜欢

登莲花峰

莲花顶上老僧居,脚踏莲花不染泥。

夜半花心吐明月,一颗悬空黍米珠。

(0)

惜花春起早.本意

晓禽呜,透纱窗、黯黯淡淡花影。

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

千红万紫,生怕他、随风不定。

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

阶前细草濛茸,承宿露涓涓,香土微泞。

今番为花起早,更不惜、缕金鞋冷。

雕栏画槛,归去来、闲庭幽静。

卖花声、趁东风,恰恰催人临镜。

(0)

苕溪

广苕山下有源深,发此清流去不浑。

直抵太湖三百里,滔滔分入海天门。

(0)

神弦歌十一首·其三圣郎曲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

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侧。

酒无沙糖味,为他通颜色。

(0)

咏怀·其七十九

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0)

题林孝廉家庆图

棠棣偕芳日,椿萱并茂时。

金茎悬五叶,玉树绽双枝。

海鹤传书近,山莺度曲迟。

今来上元宴,麟脯擘含卮。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