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迁怒色曾赪,帝子有灵山更青。
湖水如天冬亦涸,此君荣落一般形。
祖龙迁怒色曾赪,帝子有灵山更青。
湖水如天冬亦涸,此君荣落一般形。
这首诗描绘了君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交织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首句“祖龙迁怒色曾赪”,以“祖龙”暗指秦始皇,这里借秦始皇发怒之态,象征着历史上的某种愤怒或冲突,色彩“赪”(红色)则暗示了情感的激烈与历史的沉重。这句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引出了君山的背景故事,赋予了君山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次句“帝子有灵山更青”,转而描述君山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帝子”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之子,或是对君山的一种尊称。诗句中“山更青”不仅描绘了君山四季常青的自然美景,也隐含了君山因承载着历史与传说而显得更加神圣与不凡。
第三句“湖水如天冬亦涸”,将君山所在的洞庭湖与天空相比较,强调了湖水的广阔与清澈,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这里的“冬亦涸”则描绘了冬季湖面结冰、湖水干涸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
最后一句“此君荣落一般形”,巧妙地运用了“此君”这一典故,原出自《世说新语》,此处借指君山,表达了君山无论在历史的变迁中如何荣枯,其自然形态与内在精神都保持了一致。这句话既是对君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君山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比喻,展现了君山独特的自然美与历史韵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和敬仰之情。
这消息,几人知,独我全真好。
大悟来,心地清凉,便分晓。本来面目常照。最玄妙。
金关开,玉户闭,来往通关窍。
遍三田,觉上下和冲,降银雪,黄芽遍生芝草。
姹婴舞跳。透引动龙吟虎啸。
搬运在,斡旋中,坎离颠倒。
龟蛇战斗,水火抽添,炉内烧丹,结就明珠晃耀。
玉皇深恩宣诏。祥云攒罩。恁时稳跨青鸾,归蓬岛。
汝南许文休,马磨自衣食。
但闻郡功曹,满世名籍籍。
渠命有显晦,非人作通塞。
秦氏多英俊,少游眉最白。
颇闻鸿雁行,笔皆万人敌。
吾早知有觏,而不知有觌。
少仪袖诗来,剖蚌珠的皪。
乃能持一镞,与我箭锋直。
自吾得此诗,三日卧向壁。
挽士不能寸,推去辄数尺。
才难不其然,有亦未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