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八千山上山,山中夜夜白云还。
底须出岫弥六合,且复与僧分半间。
古殿结阴灯影澹,长松留暝寺门关。
谪仙已览庐山秀,留得书堂相对閒。
四万八千山上山,山中夜夜白云还。
底须出岫弥六合,且复与僧分半间。
古殿结阴灯影澹,长松留暝寺门关。
谪仙已览庐山秀,留得书堂相对閒。
这首元代诗人曹文晦的《新山别馆十景(其四)华顶归云》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图景。诗中以“四万八千山上山”开篇,巧妙地运用数字夸张手法,营造出山峦连绵不绝的壮阔景象。接着,“山中夜夜白云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宁静的夜晚,白云仿佛是山间的常客,夜夜归返,增添了几分诗意和遐想。
“底须出岫弥六合,且复与僧分半间。”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不必追求云雾弥漫整个天地,与僧人共享一间小屋,便是心灵的归宿。这种简朴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追求。
“古殿结阴灯影澹,长松留暝寺门关。”描绘了夜晚寺庙中的景象,古殿在昏暗中显得格外庄严,灯光微弱,与四周的寂静形成对比,长松环绕,为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肃穆。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禅意。
最后,“谪仙已览庐山秀,留得书堂相对閒。”引用了李白游览庐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别馆,但心怀旷达,如同谪仙一般,欣赏着自然之美,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之美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宵漏四十馀,疾急不可驻。
役夫昧昏夜,戍柝迷夙暮。
商颂歌悠扬,未足发归趣。
竹径流疏萤,蕉叶泻清露。
咿咿远鸡鸣,蝇声无乃误。
隐隐金光一线起,挑共华筵寂无语。
别将朴质试妍心,有人擘穗如擘纸。
茎叶旋枯莩膜在,普作光明不相碍。
仰看月影卜年丰,中有老农拥褦襶。
春宵秘戏本无方,鱼龙蹴踏争低昂。
烛下风来饼饵香,跽受明赐乐难忘。
经乱湖山,送春池馆,日暮相逢何处。
墨泪单衣,白头行卷,沾愁共惜残俎。
怕故苑、沧波地,依前断魂去。漫回顾。
早东风、制成乡泪,空夜夜、看剑引杯狂舞。
我醉听君歌,奈萧条、时事如许。
唾月推烟,更花閒,莫道俊句。
甚江关游勌,老向西园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