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先生系所思,交游何地觅襟期。
坐来忽化身无病,传是成仙我亦疑。
剥啄药瓢偷鹤嘴,缄縢诗草付蛛丝。
遥吟旧寄皆珠贝,只恐能飞物亦奇。
不见先生系所思,交游何地觅襟期。
坐来忽化身无病,传是成仙我亦疑。
剥啄药瓢偷鹤嘴,缄縢诗草付蛛丝。
遥吟旧寄皆珠贝,只恐能飞物亦奇。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挽陈育庵》表达了对故友陈育庵深深的怀念和对其人品才学的赞赏。首句“不见先生系所思”直接抒发了对陈育庵的思念之情,暗示了他的离世让诗人思绪万千。次句“交游何地觅襟期”则回忆与陈育庵往昔的交往,感叹何处再寻得如此知己。
“坐来忽化身无病”描绘了诗人想象中陈育庵仙逝后的状态,暗示其生前可能有超凡脱俗的品质。“传是成仙我亦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诗人甚至对自己是否也能达到这样的境地表示怀疑。
“剥啄药瓢偷鹤嘴,缄縢诗草付蛛丝”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陈育庵的生活情趣和对学问的执着,即使在日常琐事中也透露出他的风雅和才情,而他的遗作则被岁月尘封,如同蛛丝般细微。
最后两句“遥吟旧寄皆珠贝,只恐能飞物亦奇”表达了诗人对陈育庵诗歌的珍视,将其比喻为珍珠宝贝,同时也流露出对陈育庵才华横溢的惊叹,担心他的精神和作品能超越常人,具有神奇的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陈育庵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其人品和才情的高度评价。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