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节拂云霄,坐觉清风瘴雾消。
拟奏钧天筒十二,虞廷此日听鸣韶。
亭亭玉节拂云霄,坐觉清风瘴雾消。
拟奏钧天筒十二,虞廷此日听鸣韶。
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为袁能伯宪使题墨竹》描绘了一幅高洁的墨竹图景。"亭亭玉节拂云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竹子挺拔的姿态,直插云天,象征着主人的高尚节操。"坐觉清风瘴雾消",通过清风和瘴雾的消散,暗示竹子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清爽,更是精神上的净化,寓意着袁能伯宪使的品性如同清风般能够驱散世俗的困扰。
"拟奏钧天筒十二",这里的"钧天筒"是古代宫廷中的乐器,诗人以之比喻袁能伯的才华横溢,仿佛能演奏出十二管仙乐,展现出他的才情和艺术修养。"虞廷此日听鸣韶","虞廷"指古代的音乐殿堂,"鸣韶"则是赞美音乐之美,此处表达了对袁能伯在政治或文化领域的卓越表现的期待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墨竹的形象,寄寓了对袁能伯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寓含了对高雅人格和艺术才能的推崇。
昔年文酒自为情,身外鸿毛万事轻。
暑醉每怜风引梦,夜归多见月随行。
重寻兰若馀芳在,却怪桑门老态生。
点数朋游今有几,拂尘看字泪先横。
自古双溪山水乡,风流仍继沈东阳。
禁庭久曳尚书履,辅郡方怀太守章。
再世甘棠留勿剪,百年乔木郁相望。
公家况有青毡在,会见登庸坐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