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醉老夫,灌顶遇醍醐。
嫔御呈心镜,君王赐髻珠。
降魔须战否,问疾敢行无。
深契何相秘,儒宗本不殊。
昏昏醉老夫,灌顶遇醍醐。
嫔御呈心镜,君王赐髻珠。
降魔须战否,问疾敢行无。
深契何相秘,儒宗本不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法师即将离开前往内道场的场景,诗中的语言充满了对佛教修行和禅悦生活的描绘。开篇“昏昏醉老夫,灌顶遇醍醐”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法师在精神上的醉醺与清醒,这里的“醍醐”指的是佛家中的甘露之意,象征着禅修中所获得的智慧和喜悦。
“嫔御呈心镜,君王赐髻珠”两句,则是通过皇室对法师的尊崇来表现其在世俗界的地位。这里,“嫔御”指的是后宫中的妃子,而“呈心镜”则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明净;“君王赐髻珠”则显示了皇帝对法师的敬重,髻珠作为礼物,象征着皇权的认可。
接下来的“降魔须战否,问疾敢行无”两句,表达了法师在修道过程中面临挑战和困难,需要勇气去克服。这里,“降魔”指的是佛教中的降伏邪恶之意,而“须战否”则是在询问是否需要通过斗争来达到目标;“问疾敢行无”则是询问在病痛中是否还能坚持修行。
最后的“深契何相秘,儒宗本不殊”两句,则表达了法师与佛教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认同。这里的“深契”指的是深刻的缘分,“何相秘”则是询问这种缘分为何如此神秘;“儒宗本不殊”则是在强调儒家与佛家的修行本质上并无差异,都是追求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法师离别场景的描写,以及对其精神世界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教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佛儒相融的文化氛围。
秋生处还,只恐佳、期无据俯。
杳杳人、閒几点疏,镫乱流萤低度。
莫有多情应似我,向蛛网、含愁轻诉。
方信得经年,此夕带水,桥成堪渡。休误。
荏苒凌波,迢迢西浦。
费乌鹊高飞,心力倦奈,尘世荒鸡催曙。
回首盈盈,青女下似,笑我凄凉庭户。
算自有,银潢几许年华,玉颜非故。
潇湘一曲,记前时相念,此地相逢。掀髯一笑中。
问霜雪因甚,早上青松。
多情自昔,阅桑田、沧海重重。
有吴市、洞箫孤奏,碧天吹裂晴空。
酌君酒,为君舞,怕长沙、袖短举手难工。
把袂且从容。但五弦挥罢,目送归鸿。
随时梅酒,又何有、今古英雄。
莺花在、年年三月,绿杨柔亸春风。
龟纹云展,逗月影、照人清善。
徼幸春光,等閒换却,银海玉山万片。
不道残梅,香尽似惜柳条绿浅。
更念我一茎瘦骨,风丝欲剪缱绻。
笑年年岁岁,长伴韶华转。
野烧烘朱,疏星炫采,一点山镫光颤。
良夜人閒似此,莫问琼壸近远。
痴来自笑衰翁,受用东风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