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怨鹤与惊猿,一幅溪藤照麝烟。
闻道省郎方结绶,可容名士乞归田。
严安召见天嗟晚,贾谊归来席更前。
何况班家有超固,应封定远勒燕然。
诗题怨鹤与惊猿,一幅溪藤照麝烟。
闻道省郎方结绶,可容名士乞归田。
严安召见天嗟晚,贾谊归来席更前。
何况班家有超固,应封定远勒燕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主要通过描绘怨鹤与惊猿的形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典故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怨鹤与惊猿”以自然景象起笔,寓意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官场的厌倦。次句“一幅溪藤照麝烟”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隐居氛围,暗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第三句“闻道省郎方结绶”,暗指友人廖袁州刚刚获得新的官职,而诗人却在感叹自己未能如愿归隐。“可容名士乞归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借严安、贾谊的典故,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时光已晚的感慨,暗示自己如同贾谊般希望能早日回归田园。
最后两句“何况班家有超固,应封定远勒燕然”,借用班超保家卫国、封侯留名的典故,表明诗人虽然羡慕班超的功业,但更倾向于选择像定远侯那样在边疆建立功勋后便告老还乡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对友人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理想的表白。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巧妙,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
参差万有,尽鸿蒙、一气生成无极。
扰扰群情皆有我,寂寂真空非得。
有内寻无,无中觅有,谁是知消息。
高真方便,唱出玄妙端的。
此个隐奥门风,须凭智慧,清静开胸臆。
了见元初真面目,岂羡浮华颜色。
身寄人间,名收仙籍,不许纤尘惑。
神思不动,自来天地难测。
宝靥留香,锦书封泪,要教恼乱愁肠。
恨镜鸾双舞,辜负欢狂。
日日东城望眼,但暮云、烟树微茫。
人何处,浓阴静院,明月幽窗。
东风万红千紫,算只有寒梅,瘦得何郎。
想淡妆无语,孤影昏黄。好在蓝桥旧路,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