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气暄妍御夹纱,玉钗双袅绿云斜。
倚栏看遍庭前树,尽是枝头结子花。
春气暄妍御夹纱,玉钗双袅绿云斜。
倚栏看遍庭前树,尽是枝头结子花。
这首《春词》由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明媚,通过人物的活动和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首句“春气暄妍御夹纱”,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气候特点,春日暖阳,空气宜人,人们穿着轻便的夹纱衣裳,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愉悦与轻松。
接着,“玉钗双袅绿云斜”一句,通过女性的装扮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氛围。玉钗轻轻摇曳,如同绿云般轻盈飘逸,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象征着春天万物生长的活力与生机。
“倚栏看遍庭前树,尽是枝头结子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庭院中的树木。诗人通过“看遍”二字,强调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而“枝头结子花”则巧妙地将春天的繁花似锦与生命的孕育结合在一起,寓意着新生与希望。
整体而言,《春词》通过对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末元初时期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深切感受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宦情重居内,世论轻守藩。
出处苟自得,重轻安足原。
昔常怪萧傅,耻乘太守幡。
颇独多严生,厌直金马门。
优游树风迹,宣布流上恩。
何负廷中臣,而贬千乘尊。
石侯古人风,自令薄夫敦。
平日不汲汲,左迁更轩轩。
轻舟趣行装,合符去天阍。
高卧可以治,簿书岂所烦。
我亦羁旅人,不堪市朝喧。
又无适时用,坐自悲素餐。
愿为江湖长,聊复育元元。
子若未北归,相过识吾言。
忆在京辇居,相与巷南北。
幸非势利合,同有春秋癖。
往来熟杖屦,假借通经籍。
谁谓数斯疏,要云谅且直。
别离淹日月,寤寐见颜色。
惠我以好音,欣然对真迹。
微官事如毛,徇俗头欲白。
庸知尚可教,愿子更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