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潭一老丑,薙发便为僧。
愿度恒沙众,长明日月灯。
空潭一老丑,薙发便为僧。
愿度恒沙众,长明日月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剃发出家,立志普渡众生的形象。"空潭一老丑,薙发便为僧",开篇以“空潭”象征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一位年迈且外貌平凡的老者,在这一刻选择了剃去头发,披上僧衣,开始了修行之路。"愿度恒沙众,长明日月灯",表达了这位老僧宏大的慈悲心愿,他渴望能普渡无量众生,如同日月之光,照亮黑暗,指引迷途。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佛教中对于慈悲与普渡的深刻理解,以及出家人为了追求心灵解脱和普度众生而甘愿舍弃尘世繁华的决心。诗中的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
舆绋暗风沙,丹旌映晚霞。
吏人营殡殓,童仆着衰麻。
袭荫无遗嗣,招魂有外家。
重来恐迷处,记取路三叉。
前代何人画山水,长安关仝营丘李。
华原特起范中立,三子相望古莫比。
亦有北苑与河阳,后来作者谁能当。
米家小虎出逸品,力挽元气归苍茫。
房山尚书初事米,晚自名家称绝美。
艺高一代谁颉颃,只数吴兴赵公子。
当时弭节匡庐峰,曾写太平兴国之神宫。
五峰却立疑争雄,台殿突兀纷青红,中有云气随游龙。
我对此图卧三日,遂令奇气生心胸。
乱来学士遭漂荡,文艺草草谁能工。
笔精墨妙心更苦,那得再有前贤风。于乎!
乾坤浩荡江海阔,使我执笔将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