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流呜咽,与悲风、昼夜声沉潼谷。
天府突然称四塞,更有关门东束。
未练全军,中涓催战,孤注无边腹。阌乡秋蚤。
乍寒新鬼频哭。
谁念司马当年,魂招不返、与贼长相逐。
麾下兴平馀大将,难作长城河曲。
朔骑频来,秦弓未射,已把南朝覆。
乌鸢饥汝,国殇今已无肉。
黄流呜咽,与悲风、昼夜声沉潼谷。
天府突然称四塞,更有关门东束。
未练全军,中涓催战,孤注无边腹。阌乡秋蚤。
乍寒新鬼频哭。
谁念司马当年,魂招不返、与贼长相逐。
麾下兴平馀大将,难作长城河曲。
朔骑频来,秦弓未射,已把南朝覆。
乌鸢饥汝,国殇今已无肉。
这首《念奴娇·潼关感旧》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潼关的历史变迁和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英雄气概的感慨。
开篇“黄流呜咽,与悲风、昼夜声沉潼谷”,以潼关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天府突然称四塞,更有关门东束”两句,点明潼关的战略地位,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未练全军,中涓催战,孤注无边腹”三句,描述了战争的紧迫性和残酷性,以及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孤立无援。“阌乡秋蚤。乍寒新鬼频哭”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新鬼的哭泣,进一步强化了战争带来的悲痛和死亡的气息。
“谁念司马当年,魂招不返、与贼长相逐”一句,借用了历史人物司马的故事,表达了对英勇牺牲者的怀念和对战争永无止境的感慨。“麾下兴平馀大将,难作长城河曲”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英雄虽勇,但面对强大的敌人却难以力挽狂澜的无奈。
最后,“朔骑频来,秦弓未射,已把南朝覆”描绘了外敌不断入侵,而南朝无力抵抗的景象,预示了国家的衰败。“乌鸢饥汝,国殇今已无肉”以乌鸢比喻侵略者,形象地表达了国家的衰亡和人民的苦难。
整首词以潼关为线索,通过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象的交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英雄的壮志和国家的兴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崇高敬意。
初阳革故阴,同人撰心赏。
总辔涉原隰,谷风荐五两。
牵裾袭芳郁,伐木递遐响。
林叶渐蒙密,岩葩尽升长。
钩云屡回复,名园出苍莽。
旋从童稚入,复偕魔犊往。
岩气乍扫涤,石楼发清爽。
瞩远无近寻,临深有余想。
仁智乐在斯,意适忘归鞅。
髯翁家住东海头,胸次直欲凌高秋。
陈编往牒竞探摘,新词吐出锵琳璆。
迩来踪迹更奇绝,踞石中宵玩明月。
银丸滉漾青琉璃,空濛万象俱涵澈。
招呼浮丘揖任公,下上八极神游中。
丹霞山人忽相遇,片纸点染何昭融。
手持视我我心醉,棹入濠湖竟无睡。
超然起望海天高,捲尽纤云月初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