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工夫敬是宜,鉴空之体本如斯。
须知道理平铺在,顺应何容一点私。
涵养工夫敬是宜,鉴空之体本如斯。
须知道理平铺在,顺应何容一点私。
此诗《题正心斋》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其内容深邃,旨在阐述修身养性之道。诗中以“涵养工夫敬是宜”开篇,强调了恭敬之心在修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恭敬是适宜的态度,如同清澈的水面一般,本应如此纯净无瑕。
接着,“鉴空之体本如斯”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将人心比作镜子,强调人心应当如镜面般清明,不染尘埃,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这种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客观的重要性。
“须知道理平铺在”一句,指出了解悟道理是修身的基础,道理应当像铺陈在地面上一样,清晰可见,无需隐藏或遮蔽。这表明了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法则的必要性。
最后,“顺应何容一点私”则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摒弃个人私欲的重要性。在遵循天道的过程中,不应有任何私心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的境界,即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行为规范的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如何通过修养达到内心清明、顺应自然、去除私欲的过程,展现了古代哲学家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思考。
晓日欲开蓬山阳,松风飒飒动初光。
牧子驱牛下侧坂,樵人腰斧向前冈。
中有山栖閒步客,孤吟小咏立苍茫。
心爱诸松时结伴,身随樵牧未成行。
衣无褐,巾是葛。
逐景寻幽不暂离,微言欲使化工夺。
眼看春色似烟流,藉草穿林恣远游。
可怜春尽愁难尽,错认三春春尽愁。
风光烂熳归何处,斜日西沉东月浮。
毵毵霁霭横溪径,漠漠飞阴覆钓舟。
君不见天台采药当时路,云深花散水悠悠。
水亦不能使花住,花亦不能使人留。
千岩万壑此恨终,谁见皎皎新轮玉半勾。
玉勾斜,玉颜遮,朝云已变赤城霞。
空山不管人间事,春去春来春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