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经残缺在人间,已坠斯文不复还。
一发千钧馀传说,九州三子尚追攀。
孝廉郡国同推举,吴越溪山共燕间。
若使老翁参坐论,频遭夺席也欣颜。
遗经残缺在人间,已坠斯文不复还。
一发千钧馀传说,九州三子尚追攀。
孝廉郡国同推举,吴越溪山共燕间。
若使老翁参坐论,频遭夺席也欣颜。
此诗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名为《为胡雒君题说经图二首》之其一。诗中描绘了对古代经典传承的感慨与对学者精神的赞美。
首句“遗经残缺在人间”,点明了古代经典在流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缺失与破坏,流露出一种惋惜之情。接着,“已坠斯文不复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损失的不可逆转性,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深深忧虑。
“一发千钧馀传说”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古代学者的智慧与贡献,即使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思想与学说依然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同一根细发能牵动千钧之力一般。这既是对古代学者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们精神遗产的无限推崇。
“九州三子尚追攀”则展现了古代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尽管时间久远,但他们的思想仍然被后人所追寻和学习,体现了学术精神的延续与发扬。
“孝廉郡国同推举,吴越溪山共燕间”两句,通过描述古代学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共同活动,展现了他们超越地域界限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心灵契合,进一步突出了学术精神的普遍性和广泛影响力。
最后,“若使老翁参坐论,频遭夺席也欣颜”表达了对古代学者参与讨论、分享知识的向往与敬仰。即使是在古代的学术聚会中,年长者也能积极参与,甚至在激烈的讨论中被“夺席”(意指被邀请或接纳),也能感到喜悦与满足,这反映了古代学术氛围的开放与包容,以及对知识追求的热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学者及其学术精神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渴望,也体现了对知识共享、学术交流的推崇,以及对古代学者勇于探索、敢于争鸣的精神风貌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