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为胡雒君题说经图二首图三人一雒君一钱䀲之一陈仲鱼·其一》
《为胡雒君题说经图二首图三人一雒君一钱䀲之一陈仲鱼·其一》全文
清 / 姚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遗经残缺在人间,已坠斯文不复还。

一发千钧馀传说,九州三子尚追攀。

孝廉郡国同推举,吴越溪山共燕间。

若使老翁参坐论,频遭夺席也欣颜。

(0)
鉴赏

此诗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名为《为胡雒君题说经图二首》之其一。诗中描绘了对古代经典传承的感慨与对学者精神的赞美。

首句“遗经残缺在人间”,点明了古代经典在流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缺失与破坏,流露出一种惋惜之情。接着,“已坠斯文不复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损失的不可逆转性,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深深忧虑。

“一发千钧馀传说”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古代学者的智慧与贡献,即使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思想与学说依然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同一根细发能牵动千钧之力一般。这既是对古代学者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们精神遗产的无限推崇。

“九州三子尚追攀”则展现了古代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尽管时间久远,但他们的思想仍然被后人所追寻和学习,体现了学术精神的延续与发扬。

“孝廉郡国同推举,吴越溪山共燕间”两句,通过描述古代学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共同活动,展现了他们超越地域界限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心灵契合,进一步突出了学术精神的普遍性和广泛影响力。

最后,“若使老翁参坐论,频遭夺席也欣颜”表达了对古代学者参与讨论、分享知识的向往与敬仰。即使是在古代的学术聚会中,年长者也能积极参与,甚至在激烈的讨论中被“夺席”(意指被邀请或接纳),也能感到喜悦与满足,这反映了古代学术氛围的开放与包容,以及对知识追求的热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学者及其学术精神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渴望,也体现了对知识共享、学术交流的推崇,以及对古代学者勇于探索、敢于争鸣的精神风貌的颂扬。

作者介绍
姚鼐

姚鼐
朝代:清   字:姬传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nài)(1731~1815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猜你喜欢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三十

相逢何用更喃喃,新得金人肘后函。

至道本来唯一默,吾生从此愿三缄。

曾无恶浪欺顽石,岂有惊涛下秃杉。

我纵不言君也会,是非留在七斤衫。

(0)

宿胡宪公署中作·其二

大道难久默,澹交宁羡浓。

官衙初下榻,虚室自鸣钟。

此地有生客,故山无老农。

夜来作归梦,飞上最高峰。

(0)

借庵即事·其八

大地一孤僧,僧孤却有朋。

雨师供茗碗,风伯致薪蒸。

细语虫相答,求声鸟所能。

未应嫌拣择,褦襶是苍蝇。

(0)

秋山

空林初落木,远岫可跻攀。

昨日涳濛际,今来几席间。

风高樵语近,天迥鹤飞还。

采采东篱菊,悠然心自閒。

(0)

张子白舟过大通值予远游留诗而去归而和之·其二

久别还相问,重门偶不开。

烦君留好句,笑我未归来。

风过花移架,天空月印台。

春光正如此,兹意倩谁猜。

(0)

中宿归舟赋得落日放船好和张子白韵·其八

落日放船好,西风拂面寒。

山光呈甸线,潭影静鲵桓。

篱薄千丛菊,阶除九畹兰。

还家秋未晚,忘却路行难。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