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三十》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三十》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相逢何用更喃喃,新得金人肘后函。

至道本来唯一默,吾生从此愿三缄。

曾无恶浪欺顽石,岂有惊涛下秃杉。

我纵不言君也会,是非留在七斤衫。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马山杂咏三十韵》中的第三十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相逢何用更喃喃”,以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时的寒暄为引子,提出疑问:相逢之时,为何要喋喋不休?接着,“新得金人肘后函”一句,以“金人”象征智慧或知识,暗示通过获取新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言语。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言辞与智慧关系的思考。

“至道本来唯一默”,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至道”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在于沉默之中,而非言语的堆砌。这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

“吾生从此愿三缄”,表达了诗人希望从今以后能保持沉默,不再多言,以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增长。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希望通过减少言语来达到心灵的纯净与智慧的提升。

接下来的“曾无恶浪欺顽石,岂有惊涛下秃杉”,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挑战与困难。顽石不畏恶浪,秃杉不惧惊涛,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决心,面对生活的波折,要像顽石和秃杉一样,保持坚定与勇敢。

最后两句“我纵不言君也会,是非留在七斤衫”,以“七斤衫”作为结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是非的淡然态度。即使不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人也能理解,而那些争论与是非,最终不过是生活中的琐事,不必过于在意。这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和自然景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智慧、沉默、坚韧和超脱的追求。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题清隐祠

高标千载有谁攀,风雨祠堂尚一间。

寄语当年詹令尹,吾今亦欲早归山。

(0)

赵君惟谊清文介行坚苦笃实远来见访以救科举弊为说可无一语言谢·其二

我把尊贤榜旧堂,怀人忽至喜如狂。

缘何不肯留城府,虚著新成八尺床。

(0)

承刘学录示三山佳咏兼欲下旬仙鲤湖宿约以诗谢之·其二

六年作意观仙鲤,未得清闲自在身。

近日孙归娱膝下,拟拚三日奉高人。

(0)

红药

山城风雨收,未省牡丹开。

正讶迟红药,双葩忽送来。

(0)

后堂木芙蓉

红葩翠竹与齐肩,为问霜枝已几年。

一色碧天红烂熳,卧看疑在鉴湖船。

(0)

六月祷衍山剑镡得雨·其二

连宵清雨洗炎光,六月浑如九月凉。

拟向暇晨村郭外,西风高下看云黄。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