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兴不孤,锦堂烛煖红珊瑚。
尊中若下谁可拟,眼底高阳何处无。
主人自为孺子榻,下客叨入郇公厨。
当门乌语树将白,犹自狂吟倾玉壶。
今夕何夕兴不孤,锦堂烛煖红珊瑚。
尊中若下谁可拟,眼底高阳何处无。
主人自为孺子榻,下客叨入郇公厨。
当门乌语树将白,犹自狂吟倾玉壶。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饮场景,诗人王世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愉。首句“今夕何夕兴不孤”便已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似乎在感叹今晚的相聚如此难得,而“锦堂烛煖红珊瑚”则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绘,渲染出宴会场所的华美与温馨。烛光映照下的场景仿佛被一层温暖的色彩所包裹,而“红珊瑚”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宴会的奢华。
接下来,“尊中若下谁可拟,眼底高阳何处无”两句,诗人以酒杯为引,表达了对宴会中佳肴美酒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聚会中朋友间的深厚情谊的感慨。这里的“高阳”,既指古代的高阳氏,又借指聚会中的豪放之士,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聚会中那种自由洒脱、无拘无束氛围的向往与欣赏。
“主人自为孺子榻,下客叨入郇公厨”则是对宴会主人热情款待的描述,主人亲自为客人准备舒适的休息之地,而作为“下客”的诗人,则能享受到主人精心准备的美食,这种宾主之间的和谐与尊重,进一步丰富了宴会的社交意义。
最后,“当门乌语树将白,犹自狂吟倾玉壶”两句,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宴会结束时的情景。门外的乌鸦在树上啼叫,天色渐晚,但宴会上的欢声笑语仍未消散,诗人仍在“狂吟”,仿佛想要将这份快乐与激情永远留存。而“倾玉壶”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饮酒至醉的状态,同时也寓意着情感的释放与心灵的解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欢乐,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自由以及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怀念。
赫曦改东陆,鲜飙转南薰。
炎歊深城府,清泠阻江濆。
隐几倦文竹,紬书厌香芸。
眷言承明侣,肃此尘外群。
仙梯驾虹出,梵阁排霞分。
攀楹低白日,对槛俯朱云。
圆方鹄举见,参差鸾歌闻。
意树鸣天籁,禅枝绕烟芬。
斜景敛平霭,飞雨洒高雯。
金罍引清酌,玉麈生凉氛。
兴谣吐云藻,摇笔挥风斤。
香留荀令榻,书染羊欣群。
奇赏真四美,同咏惭五君。
忆昔游上清,长风吹羽䘸。
仙人九节筇,扶我莲花侧。
太空借韶濩,群动声相嚇。
石髓酌天瓢,此物山不惜。
醉倚洗头盆,月华凝欲滴。
独鹤惊夜半,回首秋云碧。
三年万里游,此事堕今昔。
愧谢山中人,默光运阖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