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臣归卧蚤,偃息惟林园。
得遂隐贤操,知为明主恩。
小桥通柳径,深竹閟萝轩。
虽共渔樵侣,幽怀未遣论。
台臣归卧蚤,偃息惟林园。
得遂隐贤操,知为明主恩。
小桥通柳径,深竹閟萝轩。
虽共渔樵侣,幽怀未遣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退休后,选择隐居于自然之中,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回归田园生活后的闲适与满足。
首句“台臣归卧蚤”,点明了主人公曾是朝廷官员,如今选择早早地回到家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偃息惟林园”进一步说明他选择在林园中休憩,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着,“得遂隐贤操,知为明主恩”两句,既表达了对过去仕途生涯的感慨,也暗示了对君主的感激之情。通过“隐贤操”和“明主恩”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也有对过往功名的留恋。
“小桥通柳径,深竹閟萝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小桥、柳径、深竹、萝轩,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静谧的自然空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清风拂面,绿意盎然的氛围。
最后,“虽共渔樵侣,幽怀未遣论”则表达了主人公虽然与渔夫、樵夫为伴,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并未完全释放出来。这既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自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断香袅袅傍窗纱,睡起瞢腾日未斜。
堪叹一春风雨恶,今年四月见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