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
易贪尘世好官职,难泯人心真是非。
战士未收青野骨,将军谁报白登围。
可怜鸠鴳藩篱下,岂识垂天翼怒飞。
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
易贪尘世好官职,难泯人心真是非。
战士未收青野骨,将军谁报白登围。
可怜鸠鴳藩篱下,岂识垂天翼怒飞。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次韵君节秘书三首(其三)》。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宁愿选择清贫但有尊严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但可能失去自我。青袍通常指代文官或读书人的衣着,朝士则是朝廷中的官员,这两者结合起来,意味着诗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清廉、有尊严的仕途生活。
“易贪尘世好官职,难泯人心真是非。”
这一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往往超越了道德的底线。诗人认为,在尘世间,人们很容易被美好的官职所诱惑,而真正理解人心、做到真诚不易。
“战士未收青野骨,将军谁报白登围。”
这里描述的是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战士们的遗体还没有得到妥善安葬,战争却依旧在进行。将军是指挥作战的人物,而白登围可能是某次特定战役的地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哀叹和不满。
“可怜鸠鴳藩篱下,岂识垂天翼怒飞。”
这一句,则转向了民间疾苦的描绘。鸠鴳可能是指代普通百姓,他们生活在藩篱之下,即在社会底层。而“岂识垂天翼怒飞”则是在问这些处于困境中的百姓是否能理解或者感受到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所展现的权力和愤怒。这里诗人隐含了对统治阶级不关心民众疾苦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不同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乱象的深刻批评,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艺术风格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内涵和才情。
边城废兴关治乱,山河代易形势殊。
乔木亭亭表故国,前人手泽留规模。
堂前老柏双蔚起,参天黛色霜露濡。
左进右退若相逊,盘崛天矫分荣枯。
龙翔凤翥作奇态,阴森尚疑神护扶。
古物历劫聚精爽,四邑休咎占适符。
民命至重天听近,树杪厌闻朝啼乌。
君不见西台御史持明法,三槐九棘无滥竽。
又不见殷人尚鬼留社木,先罚后赏民自孚。
吁嗟乎,武侯治蜀功不朽,于今祠树犹旁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