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峰颠塔,秋清曙色开。
凭阑望东北,潮向海门来。
独上峰颠塔,秋清曙色开。
凭阑望东北,潮向海门来。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宝林八咏·为别峰同禅师赋(其二)应天塔》描绘了一幅清晨登高远眺的画面。"独上峰颠塔",寥寥数语便展现出诗人独自一人攀登至塔顶的孤寂与决心,峰巅之高,塔尖之峻,寓示着诗人心境的超然与追求。"秋清曙色开",点明时令为秋季,曙光初照,空气清新,渲染出宁静而开阔的氛围。
"凭阑望东北",诗人倚靠栏杆,目光投向东北方向,暗示了对远方的期待或对故土的思念。"潮向海门来"则通过描绘潮水涌动,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变迁和生命的流转,同时也可能暗含诗人对人生起伏、世事如潮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通过登塔远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未来的遥想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
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
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
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
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
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良知谁不有,靡究复靡届。
寸心日月明,万里天地解。
握机洞消长,观物了成坏。
推行济四海,小试未为隘。
姓名既转闻,正恐世网挂。
相期久远看,力与支末派。
建立天地心,透彻义利界。
即兹奉君寿,行矣良自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