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
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
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
法堂总自巍峨在,还有茱萸探浅深。
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
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
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
法堂总自巍峨在,还有茱萸探浅深。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三过而悉步其韵》,是为纪念苏轼初任杭州通判时,路过秀州(今浙江嘉兴)遇见乡僧本觉庵文长老之事。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体悟。
首联“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以“莲社”象征佛教修行之地,“蓉城”暗指成都,通过对比老僧的离去与学士的难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与人物的怀念。颔联“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运用佛教概念,强调在佛法的观照下,生死轮回不过是瞬间之事,而时间的流逝却见证了古今的更迭。颈联“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表达了对佛法与世俗情感的平衡,既不完全抛弃世间法度,又不忘怀故乡之情。尾联“法堂总自巍峨在,还有茱萸探浅深”,以法堂象征佛法的永恒存在,茱萸则象征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探索与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佛法与乡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诗中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君一年长,为我异姓兄。
衡从玄圃玉,出入武库兵。
急手搏苍兕,隽气鞭长鲸。
议论到千古,慷慨吐不平。
汉以初元衰,唐以天宝倾。
附势妾媚妩,避事儿嚘嘤。
颓靡寖成俗,忠良竟吞声。
自谓倚南山,不知坏长城。
君子勇于义,小人罔而生。
傥不饿采薇,远可死结缨。
每闻壮其语,亦尝用吾情。
有馀不必尽,尺浑胜丈清。
六经源岷嶓,百家派渭泾。
归求性内学,莫计身外名。
春风两鬓绿,秋月双眼明。
通德拥高髻,勤勤剔寒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