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子瞻学士初通判杭州过秀州遇乡僧本觉庵文长老赋一诗留赠其后以学士再莅杭过之则文已退院三过之圆寂矣皆有诗志其感慨后四百年太守龚君勉于庵内别构丙舍祀苏公颜之曰三过而悉步其韵一时诸贤和之不佞继焉·其三》
《苏子瞻学士初通判杭州过秀州遇乡僧本觉庵文长老赋一诗留赠其后以学士再莅杭过之则文已退院三过之圆寂矣皆有诗志其感慨后四百年太守龚君勉于庵内别构丙舍祀苏公颜之曰三过而悉步其韵一时诸贤和之不佞继焉·其三》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

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

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

法堂总自巍峨在,还有茱萸探浅深。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三过而悉步其韵》,是为纪念苏轼初任杭州通判时,路过秀州(今浙江嘉兴)遇见乡僧本觉庵文长老之事。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体悟。

首联“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以“莲社”象征佛教修行之地,“蓉城”暗指成都,通过对比老僧的离去与学士的难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与人物的怀念。颔联“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运用佛教概念,强调在佛法的观照下,生死轮回不过是瞬间之事,而时间的流逝却见证了古今的更迭。颈联“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表达了对佛法与世俗情感的平衡,既不完全抛弃世间法度,又不忘怀故乡之情。尾联“法堂总自巍峨在,还有茱萸探浅深”,以法堂象征佛法的永恒存在,茱萸则象征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探索与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佛法与乡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诗中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官况

物态无端固尽谙,自为俗吏欠清谈。

岂忧官况全萧索,祗畏人言足二三。

玉勒已辜寻晓陌,锦鳞犹忆钓秋潭。

公馀自遂疏慵性,从道嵇康七不堪。

(0)

次韵集三杯事

百拜三行愧且愁,聊通大道税予囚。

味酾且作回桡计,得趣将为蓝尾谋。

草圣欲传仍脱帽,宝刀应弄未投裘。

缦歌六代兴亡国,小阮客来夜艾休。

(0)

次韵宇文白云山·其一

天际正英英,排空忽上升。

苍梧何处出,岱岳自封兴。

但见奇峰耸,宁知嘉气凝。

秋风殊未起,勿用遽飞腾。

(0)

句·其三

风雨寂历芦荻秋,梧叶落尽斜阳洲。

(0)

梦中得荞粥诗觉而记其景联

墨云吹雨落霜空,满地珊瑚树树红。

老磨踏烟霏淅蔌,钝铛奏火沸蒙茸。

寒江浪起雪飞外,古嶂风鸣云搅中。

识破太官羊气味,故山好处梦先通。

(0)

送潜同年调官归

以君一年长,为我异姓兄。

衡从玄圃玉,出入武库兵。

急手搏苍兕,隽气鞭长鲸。

议论到千古,慷慨吐不平。

汉以初元衰,唐以天宝倾。

附势妾媚妩,避事儿嚘嘤。

颓靡寖成俗,忠良竟吞声。

自谓倚南山,不知坏长城。

君子勇于义,小人罔而生。

傥不饿采薇,远可死结缨。

每闻壮其语,亦尝用吾情。

有馀不必尽,尺浑胜丈清。

六经源岷嶓,百家派渭泾。

归求性内学,莫计身外名。

春风两鬓绿,秋月双眼明。

通德拥高髻,勤勤剔寒檠。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