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识浊醪多妙理。八尺琉璃,引入甜乡里。
酒重灯昏慵不起。梦回巳是三千里。
残月几棂斜界纸。天色空青,银汉光垂地。
苔涩流萤飞且止。穿帘好趁荷风细。
解识浊醪多妙理。八尺琉璃,引入甜乡里。
酒重灯昏慵不起。梦回巳是三千里。
残月几棂斜界纸。天色空青,银汉光垂地。
苔涩流萤飞且止。穿帘好趁荷风细。
这首《蝶恋花·夏夜酒醒口占》由清代诗人曹贞吉所作,描绘了夏日夜晚酒醒后的独特心境与景象。
首先,“解识浊醪多妙理”,诗人以“浊醪”(即普通的酒)为引子,暗示酒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让人在品味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接着,“八尺琉璃,引入甜乡里”,通过比喻,将酒比作琉璃般晶莹剔透的桥梁,引导人进入一个甜美而宁静的精神世界。
“酒重灯昏慵不起”,描述了酒醉后昏暗灯光下慵懒的状态,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不愿醒来。而“梦回已是三千里”,则夸张地表达了酒后梦境的遥远与奇幻,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
“残月几棂斜界纸”,描绘了酒醒后,窗外残月斜照在纸窗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紧接着,“天色空青,银汉光垂地”,进一步渲染了夜空的广阔与深邃,银河的光芒似乎触手可及,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最后,“苔涩流萤飞且止。穿帘好趁荷风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夜特有的景象——苔藓上的流萤缓缓飞行,似乎在等待微风的召唤。诗人巧妙地利用这一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酒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夏日夜晚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
闻道沙随老,遂为安国居。
逢人难问似,近况复何如。
此士犹松径,何人在石渠。
儒林有韩孟,待诏自严徐。
别去常劳梦,新来更欠书。
久知腰倦折,悬想病都除。
番国吾州近,冰溪一水馀。
秋风期命驾,春雨政携锄。
一亭幽入径,万竹上参天。
我欲成閒咏,君能起醉眠。
清风谁为起,宿雨昼犹悬。
莫厌此物聒,管弦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