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藤杖赠张从道》
《藤杖赠张从道》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群木蔚苍苍,乌藤寿最长。

一朝随剪伐,千里任持将。

扣触如金石,摧残耐雪霜。

崎岖伴蜡屐,閒暇倚岩墙。

我亦筋骸乏,君方步履强。

临岐辄分赠,缟纻莫相忘。

(0)
注释
群木:众多树木。
蔚苍苍:郁郁葱葱。
乌藤: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
寿最长:生命力最长久。
一朝:一旦。
随剪伐:被修剪砍伐。
千里:千里之外。
任持将:被运载。
扣触:声音。
如金石:如同金石敲击。
摧残:遭受破坏。
耐雪霜:能抵抗严寒和风霜。
崎岖:曲折。
蜡屐:古代的一种木底鞋。
閒暇:闲暇时。
倚岩墙:依靠山岩。
筋骸乏:身体疲惫。
步履强:脚步稳健。
临岐:在岔路口。
分赠:赠送。
缟纻:白色的麻布,这里指友情。
莫相忘:不要忘记。
翻译
众多树木郁郁葱葱,乌藤生命力最为长久。
一旦被修剪砍伐,它可以被运送到千里之外。
它的声音如同金石敲击,经受住严寒和风霜的摧残。
它曲折生长,常伴蜡屐足迹,闲暇时依傍山岩。
我身体疲惫,而你脚步依然稳健。
在岔路口,我总会赠送一些,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这份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比衬托,表达了对友人坚韧不拔品格的赞美。诗中“群木蔚苍苍”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浓密深邃的森林氛围,而“乌藤寿最长”则点明主角——藤杖,象征着生命力极强且持久。接下来的“一朝随剪伐,千里任持将”展示了诗人对藤杖坚韧不拔的赞赏,它能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扣触如金石”、“摧残耐雪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坚韧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它坚不可摧。紧接着,“崎岖伴蜡屐,閒暇倚岩墙”则描绘出藤杖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与蜡屐(一种攀缘植物)为伴,闲暇时刻依偎着岩石墙壁,显示了它顽强生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特性。

“我亦筋骸乏,君方步履强”这两句诗人转而自比,表现出自己虽然已经体力不济,但仍对那位友人的坚韧品格(“步履强”)抱有深刻的敬意。最后,“临岐辄分赠,缟纻莫相忘”则是诗人在分别之际,将这根藤杖作为礼物馈赠给友人,表达了希望彼此能够长久不忘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藤杖特性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也传递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西园二首·其二

意得壶觞外,心清杖屦间。

簿书休吏早,花鸟向人闲。

旧隐在何许,倦游殊未还。

天涯赖有此,退食一开颜。

(0)

白沙夜闻滩声

错认松风万壑传,又如急雨碎池莲。

青灯孤馆元无寐,况复溪声到枕边。

(0)

花犯.木芙蓉

翠奁空、红鸾蘸影,嫣然弄妆晚。雾鬟低颤。

飞嫩藕仙裳,清思无限。

象床试锦新翻样,金屏连绣展。

最好似、阿环娇困,云酣春帐暖。

寻思水边赋娟娟,新霜□旧约,西风庭院。

肠断处,秋江上、彩云轻散。凭谁向、一筝过雁。

细说与、眉心杨柳怨。

且趁此、菊花天气,年年寻醉伴。

(0)

题定明大像

造化秘奇胜,洪流绕崇岗。

层楼百仞高,下□云水乡。

空嵌独秀峰,雷霓挥铦铓。

神□□□丁,金仙俨垂裳。

悬知天壤间,异事不可□。

□嘉与宁川,二像遥相望。

怒涛乔岳中,涌出大法王。

奇怪岂人力,窥测固渺茫。

□□□□□,藤萝罥幽香。

夜深龙作礼,宝炬胜霞光。

我生西南陬,薄宦游东方。

睹此两奇绝,傥恍如痴狂。

由来豪放词,不付白面郎。

矧此无尽藏,绮语未足偿。

小诗勒岩阿,相与石像长。

(0)

西山道中

省得离家日,秋风吹我衣。

客吟诗句赠,儿问几时归。

独宿孤村馆,长怀旧竹扉。

羁愁不堪触,山雨暗斜晖。

(0)

西湖观梅三首·其三

腊寒彻骨越精神,吐尽清香不待春。

华屋芳筵犹恶俗,竹篱茅舍只安贫。

湖烟笼处难藏艳,窗月飞来为写真。

自得孤山题品后,至今偏解恼诗人。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