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阁寻盟未肯寒。鹢首驻江干。
云烟翰墨,风流尊俎,不放更残。
金声掷地西清老,天未许终闲。
知音素赏,当筵一曲,流水高山。
铃阁寻盟未肯寒。鹢首驻江干。
云烟翰墨,风流尊俎,不放更残。
金声掷地西清老,天未许终闲。
知音素赏,当筵一曲,流水高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即“仲并”)的作品,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怀。开篇“铃阁寻盟未肯寒”描绘出一种不愿离去的情景,可能是在某个地方与朋友相约,铃阁指的是高耸的楼阁,而寻盟则是寻找盟誓之地,未肯寒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鹢首驻江干”则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鹢首即鹭鸟停息在江边的石头上,显示出一种宁静与孤独。接着“云烟翰墨,风流尊俎,不放更残”描述了一种文人雅士对艺术和生活的追求,翰墨代表着书画艺术,而尊俎则是古代宴席上的高脚盘子,用以盛酒或食物,这里象征着高雅的情趣,不愿让美好时光轻易流逝。
“金声掷地西清老,天未许终闲”中,“金声”可能指的是琴声或其他乐器的声音,掷地则是声音的回响,而“西清老”则可能是一位隐居在西山之中的高洁长者。整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艺术和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于永恒与安宁生活状态的追求。
最后,“知音素赏,当筵一曲,流水高山”则是诗人对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人(知音)的赞扬。在这样的知己面前,即使只是简单的一曲,也能让人感到如同流水和高山一般的美妙与震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艺术生命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意境。
金飙剪刻明江水,玉露淋漓半酣里。
不胜秋色染裳衣,迟莫天涯徒自喜。
昔人曾比五老峰,看来峰石何曾似。
花自荧荧石齿齿,村妇颦眉向西子。
故多绣褥艳豪门,枝叶纷纭针线死。
青春谁共无泥滓,只有中州魏家紫。
塞鸿社燕那停趾,相慕容华各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