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蕞里构书巢,芬馥天香压露稍。
幽独羞随桃李伍,清妍不变春冬交。
羲文大易心先契,孔孟微言手自抄。
卜筑他年如许我,移家十里旋诛茅。
桂花蕞里构书巢,芬馥天香压露稍。
幽独羞随桃李伍,清妍不变春冬交。
羲文大易心先契,孔孟微言手自抄。
卜筑他年如许我,移家十里旋诛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天香书屋”的赞美与向往。桂花构建的书屋,香气浓郁,仿佛能压过清晨的露珠,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人以桂花自比,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人格的决心。他不愿与桃李这类世俗之花为伍,而是追求内心的清雅与坚韧,无论四季更迭,都能保持本色不变。
诗中提到的“羲文大易”和“孔孟微言”,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认为这些思想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契合。他亲自抄录这些经典,可见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将来能像赵蔺完别驾一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屋,远离尘嚣,静心读书,过着隐逸而充实的生活。整首诗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越山杨梅最珍美,人杰地灵生项里。
江东庙食忆至今,应缘似舜重瞳子。
南方炎威无时穷,落在故乡草木中。
请看枝头万点火,犹是咸阳三月红。
摧刚作柔随物转,妇人之仁仍可见。
风姿和味说难名,颜色与香收易变。
炎炎夏日帘影垂,玷污玉笋明瓠犀。
映出越女天下白,压倒骊山生荔枝。
金鼎夺胎尤出类,万人口腹非其对。
外丹须要内丹成,任君封树连园买。
剡溪万壑千岩景,人境谁能识心境。
君画山阴雪后船。
始悟前人发清兴。
眼中百里旧山川,荒林雪月萦寒烟。
应缘兴尽故无尽,宾主不见宁非禅。
当年戏留一转语,不意丹青能再睹。
更画人琴已两忘,妙尽子猷真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