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旁立两青衫,六十春风惬笑谈。
追远亭前思不见,怨随霜露满山南。
北堂旁立两青衫,六十春风惬笑谈。
追远亭前思不见,怨随霜露满山南。
这首挽辞《夫人陈氏挽辞(其三)》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对北堂旁两位身着青衫的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追远亭前的思念与山南霜露的哀怨,展现了对逝去夫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北堂旁立两青衫”,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北堂边站立的两人,身着青衫的形象,营造了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也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次句“六十春风惬笑谈”,通过“六十”这一数字,点明了逝者的年龄,同时“春风”与“笑谈”两个词组,生动地描绘了逝者在世时的和煦与欢愉,仿佛春风拂面,笑声盈耳,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快乐,表达了对逝者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第三句“追远亭前思不见”,将情感进一步深化,追远亭作为怀念逝者的场所,却无法见到逝者的身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思念之深,仿佛思念如同看不见的云雾,弥漫在追远亭前,难以消散。
最后一句“怨随霜露满山南”,以霜露满山南的景象,象征着哀怨之情如同霜露般弥漫在整个山南,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如同自然界的霜露一样,无处不在,无法避免。
整首挽辞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
凌晨发铜山,偃蹇四体轻。
升车抱头卧,轧轧摧轮惊。
微吟遣白日,倦眼无由醒。
昏昏涉百里,日夕骖騑停。
僻路稀人烟,店小无檐楹。
土房二三尺,河水杯中盈。
倚墙发半被,但睡无所营。
忽闻呢喃语,在我头上鸣。
举头见双燕,急泪当时倾。
忽忽三年间,未尝闻此声。
何因却遘此,待我哀平生。
金窗绣户不足择,耦寄蒿下如蓬瀛。
人生结发有真意,栖茅饮水何其荣。
不然远道阻征役,相思万苦皆餍情。
而我作客客何梦,梦见故山枫树茔。
雨淋雪压茔不扫,风欺露侵客不宁。
积此两途恨,欲诉俱无灵。
万一犹能化精魄,翻翻羽翼翱沧溟。
而我未曾告所适,奋飞安得魂来并。
南方有寡妇,白燕巢其楹。
孀雌号故雄,哀哀不忍听。
山鸡翟雉不敢劝,青灯白发来相萦。
北方有老鳏,雉飞当前横。
相看勇气满,太息摇其精。
少年自谓国风好,恶闻此操心弥贞。
君不见北川之水天上月,处处流光相对明。
黄河一沉沙,万古长冥冥。
《峄山夜吟》【清·范当世】凌晨发铜山,偃蹇四体轻。升车抱头卧,轧轧摧轮惊。微吟遣白日,倦眼无由醒。昏昏涉百里,日夕骖騑停。僻路稀人烟,店小无檐楹。土房二三尺,河水杯中盈。倚墙发半被,但睡无所营。忽闻呢喃语,在我头上鸣。举头见双燕,急泪当时倾。忽忽三年间,未尝闻此声。何因却遘此,待我哀平生。金窗绣户不足择,耦寄蒿下如蓬瀛。人生结发有真意,栖茅饮水何其荣。不然远道阻征役,相思万苦皆餍情。而我作客客何梦,梦见故山枫树茔。雨淋雪压茔不扫,风欺露侵客不宁。积此两途恨,欲诉俱无灵。万一犹能化精魄,翻翻羽翼翱沧溟。而我未曾告所适,奋飞安得魂来并。南方有寡妇,白燕巢其楹。孀雌号故雄,哀哀不忍听。山鸡翟雉不敢劝,青灯白发来相萦。北方有老鳏,雉飞当前横。相看勇气满,太息摇其精。少年自谓国风好,恶闻此操心弥贞。君不见北川之水天上月,处处流光相对明。黄河一沉沙,万古长冥冥。
https://shici.929r.com/shici/ISaCikIe.html
并载金台二月天。海棠巢下杏花前。
试将明镜照华年。
一晌绿窗才记梦,几回锦瑟未张弦。
伤春无处不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