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亡年德剧衰,孙权晚节乱如丝。
豫州幸自无颇辟,亦为区区怒费诗。
曹操亡年德剧衰,孙权晚节乱如丝。
豫州幸自无颇辟,亦为区区怒费诗。
此诗《咏史(其十二)蜀先主》由宋末元初诗人陈普所作,通过对三国时期蜀汉先主刘备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复杂性格和命运的深刻洞察。
首句“曹操亡年德剧衰”,以曹操晚年道德急剧衰退作为背景,暗示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孙权晚节乱如丝”则将视角转向东吴的孙权,描绘出他晚年决策混乱的形象,暗含着对权力过度集中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反思。
“豫州幸自无颇辟,亦为区区怒费诗。”这一句转而聚焦于刘备,称其虽未像曹操那样道德剧变,却也未能避免因小事动怒而耗费心力的情况。通过“颇辟”和“区区怒”这两个词,形象地刻画了刘备性格中既有仁德的一面,也不乏情绪化的弱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各路英雄的不同风貌,更深入探讨了人性与权力的关系,以及个人性格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影响。陈普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历史人物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倚我独柏,悠悠我思。柏植前墀,慈乌夜栖。
乌号伤悲,游子伤悲。独柏之植,于兹百龄。
风号冷冷,露泣零零。风露晨朝,游子则宁。
独柏之枝,淩霜撑天。春不敷华,冬不改坚。
雨春霜冬,茕茕百斯年。独柏之叶,则翠且老。
露雨泽之,亦泽润好。露雨伊何,九天是冒。
游子游子,瞻彼独柏。悠哉悠哉,亦极悽恻。
悽恻则那,永怀独柏之德。游子游子,瞻彼独柏。
命我子孙,灌我柏之植。命我子孙,勿剪我柏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