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欧洲估,飙轮夜踏潮。
电灯欺素月,宝气亘丹霄。
风雨黑洋恶,鱼龙白日骄。
夷歌中夜起,听作太平谣。
万里欧洲估,飙轮夜踏潮。
电灯欺素月,宝气亘丹霄。
风雨黑洋恶,鱼龙白日骄。
夷歌中夜起,听作太平谣。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稷勋的《渡海杂诗十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作者横渡欧洲海域时的壮丽景象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出海洋航行的壮观与神秘。
"万里欧洲估"开篇即显宏大,万里之遥的航程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遥远,"飙轮夜踏潮"则描绘了船只在夜晚乘风破浪的情景,"飙轮"形象生动,"踏潮"则写出船只与海潮共舞的动态美。
"电灯欺素月"一句,将现代科技(电灯)与传统的月亮(素月)相提并论,新颖又富有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宝气亘丹霄"则形容海面在灯光映照下如宝气升腾,直入云霄,给人以瑰丽壮观之感。
"风雨黑洋恶"描绘了海上恶劣的天气,"鱼龙白日骄"则借鱼龙的形象,寓言白天的海洋生物在风暴中显得格外活跃,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夷歌中夜起,听作太平谣",通过夷歌(可能是异国的歌曲)在夜晚响起,诗人将其听作是和平的颂歌,表达了对航行平安、世界太平的美好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海洋航行的细腻描绘,又有对时代变迁的微妙触及,以及对和平愿景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白云最深处,像设盈岩堂。
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桨。
䇹䉦突古砌,薜荔绷颓墙。
炉灰寂不然,风送杉桂香。
积雨晦州里,流波漂稻粱。
恭惟大司谏,悯此如发狂。
命予传明祷,祗事实不遑。
一奠若肸蚃,再祝如激扬。
出庙未半日,隔云逢澹光。??雨点少,渐收羽林枪。
忽然山家犬,起吠白日傍。
公心与神志,相向如玄黄。
我愿作一疏,奏之于穹苍。
留神千万祀,永福吴封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