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诸峰入天半,曾随骑吹经行遍。
梅花换岁初不惊,惊报行春再出城。
官甑晨炊云子玉,兵厨夜压秦淮绿。
尚书亲饷老农夫,塞道夫须兼独速。
劝农文字不怪奇,知道尚书愁我饥。
有如山农出南溪,老稚随观韩退之。
叟携群稚稚扶叟,一生祗识茅柴酒。
尚书赐酒谁得尝,瓦盆满引无升斗。
今年好风来自东,五风十雨尧日同。
尚书归去作相公,当寄丰年书一封。
石城诸峰入天半,曾随骑吹经行遍。
梅花换岁初不惊,惊报行春再出城。
官甑晨炊云子玉,兵厨夜压秦淮绿。
尚书亲饷老农夫,塞道夫须兼独速。
劝农文字不怪奇,知道尚书愁我饥。
有如山农出南溪,老稚随观韩退之。
叟携群稚稚扶叟,一生祗识茅柴酒。
尚书赐酒谁得尝,瓦盆满引无升斗。
今年好风来自东,五风十雨尧日同。
尚书归去作相公,当寄丰年书一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尚书在清凉寺劝农的情景。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表现了诗人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关注。
"石城诸峰入天半" 一句,通过山峰高耸入云,勾勒出一个壮丽的自然画面,同时也为后文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紧接着,"曾随骑吹经行遍" 表明诗人曾随从事农桑的官员巡视田间,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了解。
"梅花换岁初不惊" 一句,以梅花之美比喻时间流转,同时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无常变化的接受态度。而 "惊报行春再出城" 则显示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及时出城可能是为了观察或指导农业工作。
以下几句 "官甑晨炊云子玉,兵厨夜压秦淮绿。尚书亲饷老农夫,塞道夫须兼独速" 描述了尚书在清凉寺中进行的劝农活动,以及对军粮供应和交通的关注。
"劝农文字不怪奇,知道尚书愁我饥" 一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劝农书信来传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透露出对民众食物问题的忧虑。
接下来的 "有如山农出南溪,老稚随观韩退之。叟携群稚稚扶叟,一生祗识茅柴酒" 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其中包含了对长辈的尊敬,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尚书赐酒谁得尝,瓦盆满引无升斗。今年好风来自东,五风十雨尧日同。尚书归去作相公,当寄丰年书一封" 这几句则描写了尚书在离开时赏赐农民酒水的场景,以及对来年丰收的祈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事重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