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林蔽日沸蝉声,美荫超然风露清。
嘒嘒不休聊自乐,岂因人故乃长鸣。
乔林蔽日沸蝉声,美荫超然风露清。
嘒嘒不休聊自乐,岂因人故乃长鸣。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蝉鸣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蝉在乔林中的生活状态和其鸣叫的意义。
首句“乔林蔽日沸蝉声”,以“乔林”点明蝉所处环境之高大茂密,遮天蔽日,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沸”字生动地描绘了蝉鸣的密集与热烈,仿佛整个林间都被蝉声填满,形成一片喧嚣的乐章。
次句“美荫超然风露清”,转而描写蝉栖息于林间的美好景象。这里的“美荫”不仅指蝉所处环境的阴凉舒适,也暗含着蝉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超然”二字则赋予了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蝉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享受着自然赋予的宁静与清凉。
第三句“嘒嘒不休聊自乐”,进一步深入描述蝉的鸣叫。这里的“嘒嘒”形容蝉鸣的细微而持续,既表现了蝉鸣的节奏感,也暗示了蝉在孤独中寻找乐趣的心态。通过“不休”和“聊自乐”,诗人表达了对蝉这种生命状态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最后一句“岂因人故乃长鸣”,以反问的形式揭示了蝉鸣背后的深层含义。诗人似乎在说,蝉之所以长鸣,并非为了取悦人类,而是出于其内在的生命本能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这一句不仅深化了对蝉鸣的理解,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自然法则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黄须芃芃田舍翁,倾身坐向钱孔中。
长颊便便美少年,行步顾影私自怜。
谁知腐鼠能为祟,纵是神仙有播迁。
使君似识浮云意,蹉跎实为功名利。
已拚酒隐富贵世,潦倒佯狂百无忌。
浊醪恰供十日饮,酣法须与当时异。
五斗乍可调燥吻,飞觞二子雄相视。
醉杀不作傲杯人,迩来那得独醒事。
魏文大白满如月,曾托属车称国器。
若言此物非其任,尔家破瓢亦应弃。
北方之山恒山尊,上出河汉凌星辰。
常时出云作霖雨,滋育万物乘阳春。
东风浩荡清川泻,川上人家住潇洒。
内黄旧是故殷城,临水观山足公暇。
此邦名与山齐高,古来为政多贤劳。
高山景仰攀逸驾,母负青年志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