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来青阁,三霜古白田。
丹铅销削布,文献付山川。
服渐为人指,刀应善自全。
长怀豆卢杖,搔首意茫然。
一榻来青阁,三霜古白田。
丹铅销削布,文献付山川。
服渐为人指,刀应善自全。
长怀豆卢杖,搔首意茫然。
这首清代诗人郑珍的《有感(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一榻来青阁”展现了诗人身处青色阁楼的场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三霜古白田”则暗示了岁月流转,田地历经三个严冬,显示出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丹铅销削布”运用比喻,可能是指历史文献的消磨与传承,像丹砂和铅粉在纸上逐渐磨损,但知识和智慧却被记录下来,交付给大自然和时间去保存。“文献付山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历史的无形传递。
“服渐为人指”暗指文献被人们所学习和研究,成为指引智慧的源泉。“刀应善自全”则寓意着知识如刀,需要妥善保管,以保持其锐利和完整性。
最后两句“长怀豆卢杖,搔首意茫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感慨,他怀念古代贤人豆卢承恩(豆卢杖的典故),自己却面对现实,思绪万千,不知所措。整首诗寓含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对知识传承的深沉思索。
汉嘉城南雨新晴,汉嘉城下登舟行。
舟行适意那有此,楼台摇荡绿波起。
凌云有意送行客,九峰青人船窗里。
大波怒起声喧豗,濛水涐水横江来。
阳侯出斗踏巨浪,罔象逃遁愁惊雷。
长年三老惯涉险,到此变色胡为哉。
举头喧呼人踊跃,船势忽如飞隼落。
乌尤山下一回头,犹见惊涛溅佛脚。
清风不动旗影斜,鼓音未断回帆挝。
翠羽惊飞江上鸟,白蘋开满江边花。
江鸟江花无限景,碧流荡漾波纹静。
无数数烟峦翠作堆,分明倒卧峨眉影。
峨眉山影和烟沈,峨眉雪水入江深。
船头一掬寒沁齿,好试平生冰雪心。
半翁肢体已冥顽,诗酒间情未忍删。
卅载心倾《长庆集》,谁知病亦学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