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积雨泥塞道,大屋攲倾小成倒。
赭衣棘下无颜色,仓卒移司避流潦。
行行桎梏如贯鱼,怜我龙钟迟明早。
我来二十有一月,若书下下几一考。
梦回恍忆入新衙,不知传舍何时了。
寄书痴儿了家事,九牛一毛亦云小。
天门皇皇虎豹立,下土孤臣泣云表。
莫令赤子尽为鱼,早愿当空日杲杲。
燕山积雨泥塞道,大屋攲倾小成倒。
赭衣棘下无颜色,仓卒移司避流潦。
行行桎梏如贯鱼,怜我龙钟迟明早。
我来二十有一月,若书下下几一考。
梦回恍忆入新衙,不知传舍何时了。
寄书痴儿了家事,九牛一毛亦云小。
天门皇皇虎豹立,下土孤臣泣云表。
莫令赤子尽为鱼,早愿当空日杲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燕山地区遭遇连绵细雨后的困境。开篇"燕山积雨泥塞道,大屋攲倾小成倒"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破坏与混乱,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房屋也因而倾颓,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接着的"赭衣棘下无颜色,仓卒移司避流潦"两句,则写诗人不得已地更换衣物,急忙中迁徙到新的居所以躲避洪水。这里的“赭衣”指的是官员特有的服饰,而现在却沾染了泥泞,失去了原来的颜色,象征着身份与尊严的丧失。
"行行桎梏如贯鱼,怜我龙钟迟明早"这两句,用“桎梏”比喻官场中的种种束缚,如同鱼儿被线索穿行一样无奈。诗人自称“龙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和不甘心中。
随后的"我来二十有一月,若书下下几一考"则是诗人提及自己到达某地已经二十余日,却仍在等待着什么事情发生,或许是在期待着科举考试的机会。
"梦回恍忆入新衙,不知传舍何时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现实中的无奈。梦中回到旧日居所,却不知道现实中的住处 何时能结束。
"寄书痴儿了家事,九牛一毛亦云小"则是诗人通过书信向远方的亲人报告家庭琐事,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值得被提及。
最后两句"天门皇皇虎豹立,下土孤臣泣云表"表现了对上层权力象征性的敬畏与恐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作为“孤臣”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助感和悲凉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临自然灾害和官场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家庭与个人命运的关切。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氵而]。
我无腾化木,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
实由罕所同;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贤圣留馀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
深谷久应无。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
实宗之光。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