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沛禅师》
《赠沛禅师》全文
唐 / 皇甫曾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南岳满湘沅,吾师经利涉。

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

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

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

室中人寂寞,门外山重叠。

天台积幽梦,早晚当负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pèichánshī
táng / huángcéng

nányuèmǎnxiāngyuánshījīngshè
shēnguīzhōulǎomíngzhīgōngjiē

jìngjiàochuánjīngdàoyuánzhǐliè
guānkōngrǎnduìjìngxīnqiè

shìzhōngrénménwàishānzhòngdié
tiāntáiyōumèngzǎowǎndāng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赠给沛禅师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深厚的佛学和道家思想,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悟。

"南岳满湘沅,吾师经利涉",开篇便以壮丽的景象描绘出诗人心中的师傅形象,南岳即衡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这里用以指代佛法或道法的传播之地。"吾师"表明诗人对这位禅师的尊敬和归依之情。

"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追求超脱尘世的愿望,同时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与古代贤人相提并论,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一句,则是对佛法或道家教义在荆州、吴地(今湖北江陵和江苏苏州地区)的流传与实践进行颂扬。"道缘"暗示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理解,即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观察世界万象而不为之所动,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灵状态。这种境界在佛教和道家都有相似的修炼目标。

"室中人寂寞,门外山重叠"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室内的人们安静而淡泊,门外是层层叠嶂的山峦,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天台积幽梦,早晚当负笈",则表达了一种对精神修养之地的向往。这里的"天台"可能暗指道家或佛教中的某个高级修行境界,而非具体的地理位置。"负笈"即是背负行囊,准备出发,意味着诗人期待着早晚能够到达这种精神上的彼岸。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表达,其语言充满了禅意和道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佛法或道家教义的颂扬,展现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皇甫曾
朝代:唐   籍贯:润州丹阳   生辰:785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德宗贞元元年(785)卒。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猜你喜欢

山居

山居老树秋还青,山下渔舟傍晚汀。

一笛月明人不识,自家吹与自家听。

(0)

雪寒

巫山神女欲回车,滕六留云布玉华。

流水不冰翻有气,老梅虽冻自宜花。

幸逃僵死榆关戍,相伴饥眠草屋家。

种麦已迟天岂恝,一声晴意晓檐鸦。

(0)

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

逢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

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

(0)

恋绣衾·其一

不惜貂裘换钓篷。嗟时人、谁识放翁。

归棹借、樵风稳,数声闻、林外暮钟。

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

半世向、丹青看,喜如今、身在画中。

(0)

农事稍闲有作

架犁架犁唤春农,布谷布谷督岁功。

黄云压檐风日美,绿针插水雾雨濛。

年丰远近笑语乐,浦涨纵横舟楫通。

东家筑室窗户绿,西舍迎妇花扇红。

我方祭灶彻豚酒,盘箸亦复呼邻翁。

客归我起何所作,孝经论语教儿童。

教儿童,莫匆匆,愿汝日夜勤磨砻,乌巾白纻待至公。

(0)

古井

道傍有古井,久废无与汲。

邻里共浚之,寒泉稍来集。

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

踌躇复弃去,绠短安能及。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