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宇无人过,荆扉尽日关。
酒中生快乐,诗里着清闲。
朋友数竿竹,画图千叠山。
何如终隐此,尘境莫思还。
茅宇无人过,荆扉尽日关。
酒中生快乐,诗里着清闲。
朋友数竿竹,画图千叠山。
何如终隐此,尘境莫思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通过“茅宇”和“荆扉”的简陋,展现了隐居环境的朴素与自然,同时也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酒中的“快乐”与诗中的“清闲”,不仅反映了僧人内心的满足与自在,也体现了他通过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连接来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
“朋友数竿竹,画图千叠山”这两句更是精妙,以竹子和山景作为隐居生活的象征,竹子的坚韧与山的壮丽,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寓意着僧人品格的高洁与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最后,“何如终隐此,尘境莫思还”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尘世的疏离感。这不仅是对妙上人山居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的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
古有巢云子,构栖山木中。
淳贞既凋丧,土木穷人工。
一为侈心移,簪绂思华躬。
积宠乃倾危,瑶台成蒿蓬。
所以避世士,永希巢云翁。
浮云本无方,我居宁有终。
凌厉六合间,飘飘若冥鸿。
回视下土方,埃尘方濛濛。
青山几千仞,揽结甘所同。
安得往从之,邈焉仰高风。
清晨造田父,设馔当前庐。
呼儿出揖客,汛地先扫除。
欢客啜糁羹,年荒无旨蔬。
物薄礼乃丰,情亲心已舒。
感此坐复起,一饱不顾馀。
谁云贱可鄙,秖觉贵自疏。
不见闾里间,坐食常晏如。
如何肉食者,阔绝严追胥。
陶令本遗世,三径亦已多。
感慨起田园,从容理弦歌。
一朝谢时人,去官如脱疴。
至今门前柳,清照湖上波。
狄公后来者,屏斥留山阿。
维时改唐纪,翕翕张网罗。
公也立高庙,拜之涕滂沱。
至今林木幽,夜月闻佩珂。
二贤去已久,兹事凛不磨。
令尹建新亭,合祀理不颇。
上以厉风节,下以育菁莪。
悠悠百世下,兴感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