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啾啾。
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一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啾啾。
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重显的作品,名为《透法身句》(其二)。诗中以落叶象征季节更替,"一叶飘空便见秋"描绘了秋天到来的直观景象,暗示佛法如秋意般深入人心。"法身须透闹啾啾"则寓言修行者需穿透世俗的喧嚣,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觉悟,"闹啾啾"可能象征世间的纷扰。
接下来两句"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进一步表达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即使春天的春风带来新生,也难以消除烦恼的轮回。诗人借此提醒人们,修行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春风总会吹过,新的生机也会不断涌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含深刻的禅理,体现了禅宗对生命流转和内心修炼的思考。
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
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
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
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
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
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
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
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
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
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
会当清夜阑,神光照金殿。
眼前画士蚕样密,有如陈君万才一。
少年识高画愈精,胸蟠物象妙通神。
描尽江山归指点,寒林古嶂烟云敛。
若悬瀑布飞潺湲,樵人向晚归山巅。
幻出楼台景一簇,松钗堕落鸿金屋。
苔封石径绿茸茸,深藏古寺无声钟。
花落啼鸟四时好,绿阳系马迷芳草。
溪上桃花三月春,渔翁垂钓理丝纶。
夏日池亭避炎暑,荷花落岸香风度。
秋声飒飒芦苇寒,惊飞白鹭起前滩。
野梅冬杪香飘路,忽惊四面仝云布。
展开一轴指顾间,始知妙画归毫端。
谁云不复见摩诘,陈君自得如神笔。
石台一去不复来,陈君继芳诚奇哉。
形容聊述歌一首,行看声亚诸人右。
《赠画山水陈兄》【宋·曾有光】眼前画士蚕样密,有如陈君万才一。少年识高画愈精,胸蟠物象妙通神。描尽江山归指点,寒林古嶂烟云敛。若悬瀑布飞潺湲,樵人向晚归山巅。幻出楼台景一簇,松钗堕落鸿金屋。苔封石径绿茸茸,深藏古寺无声钟。花落啼鸟四时好,绿阳系马迷芳草。溪上桃花三月春,渔翁垂钓理丝纶。夏日池亭避炎暑,荷花落岸香风度。秋声飒飒芦苇寒,惊飞白鹭起前滩。野梅冬杪香飘路,忽惊四面仝云布。展开一轴指顾间,始知妙画归毫端。谁云不复见摩诘,陈君自得如神笔。石台一去不复来,陈君继芳诚奇哉。形容聊述歌一首,行看声亚诸人右。
https://shici.929r.com/shici/ktl8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