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清溪到几峰,峰头精舍有云封。
功名不爱通侯赏,乞得閒身伴赤松。
行尽清溪到几峰,峰头精舍有云封。
功名不爱通侯赏,乞得閒身伴赤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与心境。首句“行尽清溪到几峰”,诗人漫步于清澈的溪流旁,探寻着山峰的奥秘,展现了他探索自然之美的旅程。接着,“峰头精舍有云封”一句,描绘了山峰之巅的禅舍被云雾环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功名不爱通侯赏,乞得閒身伴赤松”则是诗人的自我表白,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渴望过上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这里的“赤松”通常指代隐居的高人,诗人自比为赤松子,意在表明自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而非世俗的权力和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超越,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反思。
井庐无烟野无草,万户嗷嗷缺一饱。
村南村北总成群,去剥榆皮行及早。
何人括尽榆荚钱,枯干只剩榆皮坚。
榆皮可食少官税,悔不种地成榆田。
枝头聚雀泣相语,新长嫩芽君莫取。
雀乎雀乎慎勿争,我辈舍榆方掘鼠。
银管方休。见几点轻阴,飘漾帘头。
炉香未息,花粉初浮。好个莺儿声溜。
惜春光一线,任金线吊也难留。
且抛愁,把窗纱笼上,翠影偏幽。
困人是今天气,因懒向书翻,聊取针抽。
芳渚一泓,锦鸯双睡,天工妙处难求。
喜蕉滴碎心,这多时、不到南楼。俏鹦哥。
竹枝弄月,叫挂金钩。